我所理解的“人文主义”
作为一个文科生,加上刚经过高考的洗礼,我对“人文主义”也有比较浅薄的认识,一说到人文主义,脑海中便会浮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学习了一学期西方文化概论,现在我对“人文主义”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如今,我们所说的“民主”“平等”“个人”等一系列强调个人价值,维护人类尊严的词句或思想都与西方的核心问题“人文主义”密不可分。若是没有人文主义的提出与传播,人类的进程也许远远不如现在,人类也许也不会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
那么“人文主义”是什么?
首先,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从人文主义的发生背景和条件来看,大致可分为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社会生活等方向,在这里,我主要论述几个比较显著地方面。资产阶级为了反对教会认为人生是苦难和罪恶的思想,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就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有追求财富和个人幸福的权利,歌颂爱情,要求解放个性,并多方面发展个人才智,提倡冒险精神。
人文主义的雏形我认为要追溯到古希腊,虽然当时还未真正提出“人文主义”这个专业的名词,但后来人们所谈论的人文主义我认为与当时的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后,封建神学统治西方近千年,个人意识惨遭压制,人成了上帝的羔羊,人文主义思想几近湮灭。
慢慢地,人文主义发展到第二个阶段——文艺复兴时期,同时也是人文主义真正形成的时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主导思想便是人文主义,它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在此之前的以神为中心。除此之外,文艺复兴中的思想巨人,以自己的作品抨击封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和幸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此,“人文主义”旗帜高高飘扬。
老师在课堂中多次重复一句话“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从但丁的作品《神曲》中可见,他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达芬奇的艺术创作也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也批判了封建伦理观念,集中体现了人文精神,我把他们当做“人文主义”的支持者。提到“人文主义”不得不说的还有人文主义之父——彼得拉克。作为文艺复兴的发起者,彼得拉克创作了许多诗歌,有冲破禁欲主义的藩篱的,有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的,有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以写实的手法描写女性之美的等等,从他的诗歌创作中也可看出,人文主义绝对是贯穿彼得拉克诗歌创作的一股充满时代气息的洪流。
紧接着,人文主义又进入了第三个时期——宗教改革。在此之前,人们在宗教的束缚下,已经忘了人为何为人,已经逐渐失去了自我,迷失了自我,像关在密闭笼子里的小鸟,已经忘记了他是属于外面的世界的,人们就这样长期地被宗教牵着鼻子走。幸运的是在人们逐渐泯灭“人”的时候,马丁路德发起了宗教改革,唤醒即将走向悬崖的人们,以“救赎”的方式挽救了那一群人。此次改革中的“因信称义”“先定论”,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再次强调了“人本”。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人文主义又进入了另一阶段——启蒙运动,虽然启蒙运动更多地强调“理性”,似乎是从次要的角度来阐述人文主义,但作为思想解放运动,当时宣扬的思想在近现代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启蒙运动提倡“理性”“民主”,为人民取得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启蒙运动思想家们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封建制度和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平等,主张人权。与前几次文化改革运动相比,在启蒙运动中,其倡导者更多,思想更活跃,成就也更高。其中,孟德斯鸠的代表思想观点“三权分立”就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君主立宪为“民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而平等的,一定的程度上再次强调了“人的尊严”发展了“人文主义”;卢梭更是提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强调人的尊严,主张人权。这些与“人”有关的思想在我看来都一定程度上扩充了“人文主义”。
人类可以说是在“人文主义”光辉的照耀下发展向前的,因为有了“人文主义”人才值得存在,才有了真正的意义,才有了至今越来越强大的国力。从宏观看,“人文主义”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唤醒沉睡的人们,而是在于对如今国家政策,君民关系,社会稳定的长远影响;从微观看,“人文主义”甚至是一定程度上区别“人”与“动物”的重要因素,人作为最高级的生物的根本标志。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拥有潜意识,享有用尊严,拥有存在的价值。是“人文主义”使人类得以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