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连·葛雷的画像》之中“遮画布”的变化
《道连·葛雷的画像》是英国著名的唯美主义小说家、戏剧家王尔德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唯美主义小说的扛鼎之作。小说全篇围绕了两个主题展开——其一,“才貌出众的人多半在劫难逃,……你有身份和财产,亨利;我有头脑和才能,且不管它们价值几何;道连·葛雷有美丽的容貌。我们都将为上帝赐给我们的这些东西付出代价,付出可怕的代价”;其二,如果我能够永葆青春,而让这幅画像去变老……我愿拿我的灵魂换青春。
在这两个主题之中我们足可以了解道连·葛雷和贝泽尔的悲剧一生,在两人悲剧的人生之中我们可以知道那幅画就是他们命运的转折点。每一次道连的内心起了波澜变化之时画像就会反映出来——因为画像就是他的灵魂的变化,从画像之中我们看到的是直接的变化,而遮画像的那块布也从侧面反映出了道连的变化。
在贝泽尔完成了“道连的画像”之后,在道连的强烈的要求下他将画送给了道连,但是道连却对这幅画像上的自己有些逃避,不想让自己看到这幅记录了自己美貌的画像。尤其是在西碧儿·韦恩死之后,他来到书斋却发现画像似乎变了——“强烈的阳光在画像上晃动,把嘴角冷酷的线条向他揭示得清清楚楚,仿佛他做了什么亏心事后又从镜子里照见了自己。”这样子的变化令道连开始恐惧,于是道连开始采取措施来“遮画”——最开始他是用“屏风”来遮画——屏风的年代已经相当久远,是用染成金色的西班牙皮革制成的,上面刻有花纹,图案是路易十四时代花哨的风格。他怀着好奇的心情凝视这道屏风,不知它以前是否藏匿过某人的隐私。从这道“屏风”开始,道连的画像就开始被他逐渐的深藏……
在贝泽尔的来访之后道连发现这幅画仅仅是用屏风遮是不可靠的,人们可以随时打开屏风看到自己的画像。于是道连当即决定要将自己的画像藏起来,藏在一个无法被人经常见到的地方,于是顶楼的贮藏室成了一个好地方。“藏”成了道连想到的第二个方法,将自己对于内心的灵魂的变化的恐惧藏在“顶楼”之中,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没有人可以看见自己灵魂的丑陋。在“藏画”之时,搬运的过程之中道连看似随手拿了一件“紫缎大罩子”来遮画,其实这个“紫缎大罩子”大有来头——这是他外祖父从波伦亚附近一座修道院里弄来的一件出色的十七世纪晚期威尼斯工艺品。在文中还提及这布可能是遮过灵柩的布,用它来遮盖一件腐化程度远较尸体为甚的东西一件使人为之战栗而又永远不会死亡的东西。这就是他用来“遮画”用的“紫缎大罩子”,从此画像开始被深藏于顶楼的贮藏室之中……
这就是道连“遮画布”变化的全过程,第一次选用的是“屏风”,这个屏风金色的皮革做成的而且还有路易十四的时代的花哨风格,因此从这里看出这样简单的遮掩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为何说这是简单的遮掩呢?——这里道连想要的目的是没有人关注这幅画像,但是却用一个特别扯眼球的屏风来进行遮蔽,这样就会激起人们的“窥探欲”,这与自己本质目的背道而驰了。其实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王尔德其实用了北仑的手法,一边是极力的遮掩,一边却是极尽惹眼之能事,这样极端的两个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矛盾的他。那么由此我们可以想见,用屏风遮蔽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果然过不了多久道连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开始谋划将之深藏楼阁之中,接下来就有了我们看到的那块“紫缎大罩子”。
“紫缎大罩子”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一,紫色乃是高贵之色。用“紫缎”来遮画其实表明了道连的贵族身份,他自己并不是一个低贱之人而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而画像上的道连是自己灵魂的反映,因此无论如何也不能随便用一块遮羞布将他掩藏起来,于是道连看似随手抓了一块“紫缎”来遮画,但是其实其中却蕴藏的是王尔德对那种唯美主义的追求。其二,紫色乃是神秘之色。画像本身就是有一种神秘色彩的东西,它竟然因为道连的许愿用道连的灵魂换来了他的青春永驻,因此这里王尔德用“紫缎”来遮画更多的是增加画像本身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也为文章增加了美感,这种因为神秘而产生的美感才是王尔德想要呈现给我们的。最后,紫色乃是爱情之色。看完了《道连·葛雷的画像》我更多的感觉是画家贝泽尔其实是深深的爱着道连的,而道连本身就是贝泽尔的一个分身,他是贝泽尔灵魂的体现。在一开始贝泽尔就说过自己不愿意将画像进行展览,因为画像倾注了太多自己的东西,因此不愿自己内心被人窥视。因此我认为这里贝泽尔已经阴晦的表示了画像画的是他本身,因而这个画像也是他所深爱的自己。他其实在爱上“道连”的时候爱上是自己灵魂,因此对于自己灵魂的深爱让她不愿意随意的用布遮画,而是选用了“紫缎”来遮掩,也表现出了自己对自己灵魂的深爱。但是也可以做另外一种解读,道连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贝泽尔画的是他自己的灵魂只是将道连的外貌加在了这幅画上。于是这幅画就好像是道连和贝泽尔两个人爱情的结晶,但是因为道连受到了亨利的诱惑,他开始变了,变得不再像原来的那样热情、善良,于是他和贝泽尔的爱情就变了色。而画像的每一次变化都来自道连对于爱情的背叛,在第一次背叛了贝泽尔之后道连注意到了画像的变化,于是他开始逃避,不愿再见到他(画像),于是用了一块“紫缎”来遮掩这段爱情。我做这种解读其实也不无道理,首先王尔德本身就是一个同性恋,他曾经也爱过一个小他十六岁的男子——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一个侯爵之子当他们交往时他还在牛津读书。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男子的形象与道连的身份极其相似,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也许道连的形象正是来自这个道格拉斯。而王尔德也许就是贝泽尔,在对于贝泽尔的描写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贝泽尔是一个艺术家,对于美丽的东西有一种执着的追求,这点也与王尔德推崇唯美主义相类似。其次在贝泽尔的自述之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有头脑和才能,且不管它们价值几何。有头脑和才能说的不就是略有傲气,且带点自负的王尔德自己吗?因此我觉得贝泽尔也许就是王尔德本人。
而在文章的最后还有一个细节——他悄悄地走进房间,照例把门反锁起来,然后把紫红缎罩从画像前拉开。从“紫缎”变成了“紫红缎”,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其一,是来自道连的双手所沾满的鲜血。他间接的害死了西碧儿·韦恩,又直接的杀死了贝泽尔,又以外的害死了西碧儿·韦恩的弟弟詹姆士·韦恩,他的一双手沾满了太多人的鲜血,于是在画像上面他的手上开始有了血迹,因此血慢慢浸染到了紫缎上让紫缎变成了紫红缎。其二,红色是一个贬义色彩很浓厚的颜色,象征着残暴和流血。紫缎加上红色让我们更多的联想到的是残忍,紫色这个颜色本来就很深,应该是看不出被染色的,但是红色就浸染在了上面。这就在神秘之中添加了血腥的成分,为后文道连的死亡做了铺垫。道连是在一种神秘和血腥的环境之中如花一般萎谢了……
何敏
163010198
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