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白鹿原上的“纯粹”和“欲望”

作者:何敏
主要内容     

白鹿原上的“欲望”与“纯粹”

我们都是这样的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命运的齿轮将我们都扣在了机器上,人性的善与恶我们都无法一次看清。而白鹿原上的这一切就更加的模糊了,但看完白鹿原我却想要在复杂的人性之中将书中的部分人物分成了两类人——一类是有欲望的人,另一类则是纯粹的人。

在白鹿原上有这样一群有“欲望”的人——白嘉轩的欲望是成为原上最好的名门望族;鹿子霖的欲望是可以和白嘉轩“争上一争”获得“胜利”;田小娥的欲望是对于性欲和男人的渴望;白孝文的欲望来自内心被压抑的渴求…

但在欲望遍地的白鹿原上也有这样一群“纯粹”的人——朱先生是原上第一个纯粹的人,而他晚年最为得意的关门弟子鹿兆谦(黑娃)则是第二个,其次鹿兆鹏和他爱的白灵也是这样纯粹的人。

我们所说的欲望和纯粹都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相对于原上的其他人来说我们可以说朱先生、黑娃、兆鹏、灵灵是纯粹的,但是他们也并非完全的无欲无求。

白嘉轩——成为“名门望族”的欲望

白嘉轩是白鹿原德高望重的族长,是白鹿原的具象缩影,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之中的一个。这个人物不是普通的人物,他承载的是白鹿原的所有的希望和原则。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悲”和“喜”的交集——娶了七房太太结果前六房都死掉了这是他人生的一大悲,生了八个孩子但是活下来的只有三男一女这是他的第二悲;虽然死了六房姨太太但是喜的是娶到了吴仙草这个好女人,虽生了四个孩子但是好歹超过了鹿子霖家的人口这是第二喜。

白嘉轩的一生都是在原上过的,他带给白鹿原上所有人以榜样的力量,德高望重的族长形象深入人心。绝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在这片白鹿原上维护着儒家的仁义道德。从他给儿子取名我们就可以看出——白孝文、白孝武、白孝义,这些都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在这片原上一直坚持着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儒家的仁义道德)。按道理来说我们都觉得白嘉轩是一个正面的人物形象,应该是属于“纯粹”人一类。但是正是因为他的正气的过头了才让我觉得其实白嘉轩是一个有“欲望”的人。他的以德报怨,他的爱恨分明,他的一身正气,正是困扰着原上革新的一把利剑。他将普世的情怀给予了原上的所有人,一直用儒家的道义来影响原上的所有人,让所有人觉得与鹿家相比白家才是原上的“名门贵族”,而这成为这原上所有人认同的“名门望族”就是白嘉轩的“欲望”所在。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白孝文被田小娥勾引并和她厮混时,白嘉轩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超出平常的愤怒。在冷大夫那里听说这种传言之后就难以平静,在发现这是时候之后直接跑到田小娥住的窑洞里踢门,接着怒气攻心直接昏死过去。在醒来之后他为了保住白家的名声而做了一系列的事情——废了白孝文的族长之位让白孝武接替,接着在祠堂鞭打白孝文和田小娥,由白孝武来执行,紧跟着就是分家,让白孝文自立门户。这些一系列的事件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内心其实不在乎儿子的性情变化,而是在意自己白家的脸面,让白家成为“名门望族”的欲望占据了心里每一寸地方。

白嘉轩就是白鹿原,一个人撑着一道原。

白鹿原就是白嘉轩,一道原具象为一个人。

这是对生活在白鹿原上白嘉轩最为贴切的评价,但是这也就说明了其实这道原上的人也同白嘉轩一样永远也无法摆脱欲望吧!

鹿子霖——爱争、善变、贪女色

在白鹿原上我们有一个和白家不相上下的家族——鹿家,鹿家从“勺勺客”发家开始,就在这原上成为了一个富足之家,并且实力也渐渐和白家持平。从鹿家的发家之路我们可以看出鹿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农民之家”,没有所谓的“耕读传家”的古训。,

鹿家是从马勺娃开始发家的,鹿马勺因为家贫而来到了城里的一个饭馆混饭吃,由此开始自己的学徒之路。但是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路,其中的一些隐秘的事件还令他有说不出的反感和恶心。尽管这样他还是熬过来了,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厨子,还有了“天下第一勺”的美誉。他的发家致富也使原上掀起了一股学厨的热潮。

这是鹿家发家的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和白家是两条完全不相同的道路。一个是坚定地“耕读传家”,依靠勤劳做工慢慢存钱来致富;另一个却是依靠自己的手艺来赚钱,而发家致富。这两种致富方式也预示了以后两家的命运会有很大的不同……

而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的鹿子霖当然会沿袭老祖宗留下的性格特征,在白嘉轩的回忆之中——鹿子霖小的时候就带着银子的项圈和手镯,边跑边笑。一点庄重的姿态也没有,由此可见鹿子霖小的时候的行为特征就注定了其放荡不羁的个性,他的不羁在他自己看来是快乐,而在白嘉轩看来则是他悲剧的原因。

鹿子霖爱争,他其实是在和白嘉轩作斗争,他希望自己可以强过白嘉轩,让白家在村里不再独大。这样爱争的性格其实白鹿原上的宗族制度带来的,在宗族制度之下大家都觉得能够成为有威信的人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因此对于权力的热爱成为了他追求的目标。

鹿子霖善变,在白鹿原被田福贤“占领”之后,鹿子霖很识时务的做了乡约,成为了田福贤的“爪牙”,为他征粮。当田福贤觉得他的儿子鹿兆鹏是共产党而不想重用他了,他就立马保证他和鹿兆鹏已经断绝了关系。他的善变其实更多的是为了保全自己,对于这样的鹿子霖我们无法用道德的高度来批评他,因为在乱世之中能够活下来都是问题,他这样做无非是为了保全自己,保护自己的家人。

鹿子霖贪女色,有一句话是这样评价鹿子霖的——他看见女人就走不动路。是的,看见田小娥他就起了色心,看到她撩起衣角就蠢蠢欲动了。村子里有很多他的“情妇”,那些长得好看的女的他都将他们的儿子认为“干儿子”,这样方便他与这些女的“偷情”。

鹿子霖是长在白鹿原的“异类”,他的儿子更是“异类”,都是上过新学堂的知识分子,一个是国名党鹿兆海,一个是共产党鹿兆鹏。他们一家子的命运其实在不断走下坡路的,鹿子霖疯了,鹿兆海战死了,鹿兆鹏为了革命事业几乎就不会回家。因此在整个白鹿原上能与白家相抗衡的鹿家就此湮没了……

田小娥——爱恨嗔痴皆是真,一场欢爱一场梦

田小娥是白鹿原上最为特殊的一位女性,她没有进入白鹿原的祠堂也没有被村里的人认可,因为她是因为和黑娃偷情而被迫到白鹿原上来的,进了黑娃的家也不被他的父亲鹿三的认可又被赶了出来,最后她和黑娃不得不住进了远离白鹿原的一个破窑洞之中。在这里她和黑娃一起过了一段相对安稳的日子,但安生日子没过多久黑娃就因为“闹革命”被“通缉”而离开了原上,去往鹿兆鹏给他介绍的一位军队长官那里当差。

田小娥又恢复了“单身”,但是这样的“单身”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她就被鹿子霖盯上了。他因为黑娃的事情去向鹿子霖求情,哭哭啼啼的模样实在是可怜,让本来就贪恋美色的鹿子霖色心大起。就这样他开始用哄骗的手段和田小娥好上了,然而在和田小娥通奸的过程之中被村里人发现了,报告给了族长白嘉轩,鹿子霖却趁机将罪名嫁祸给一个村里的贪慕田小娥美色的光棍。但是其实白嘉轩心里明白和田小娥偷情的是鹿子霖,因此在祠堂外用带刺的棍子狠狠的打了田小娥和光棍。这就让原本就不喜欢白嘉轩的田小娥更加的恨白嘉轩了,并且这件事也让鹿子霖脸上无光,他很想借此报复一下白嘉轩。于是这就引出田小娥的第三个男人——白孝文,一开始田小娥就是打算勾引白孝文让白嘉轩颜面扫地,但是事情经过却让田小娥对于白孝文这个男人改观了,甚至她还有些同情白孝文,因为在和白孝文的亲热过程之中白孝文几乎就没有做过一个真正的男人。

其实我在看白鹿原的时候,对于田小娥这个人物很是好奇,她好像从来没有真正爱过一个男人但是她却被两个男人痴迷的爱着。就像黑娃,冒着被抓的风险也要回来看她一眼给她送钱让她好好生活,甚至在田小娥被鹿三杀了之后他还想法设法为田小娥报仇(因为他并不知道真正的凶手),在知道凶手是鹿三的时候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大,这是我最后一次叫你大。”。这是对这个女人有多爱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就像白孝文,为了田小娥不惜变卖田产,田产买完了,房子买完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他还想着要饭回去给田小娥吃。家里的媳妇饿死了也不见白孝文有多么的伤心,而田小娥死了白孝文却在窑洞里大哭。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啊,才会让两个男子这样对她。

在大多数的眼里田小娥就是一个“婊子”,但是我却认为这是对于她的一种误解。她骨子里就没有想当一个“婊子”,我想大家都忘其实田小娥的父亲是一个秀才吧,在当时她应该还是算是知识分子家庭的。为何她会变成这样呢?我想多半是被那个姓郭的地主所折磨的吧,在那个富裕的家里她是名义上小妾但是她却受到了很多的“非人”的待遇。郭财主一些变态做法可能是激起田小娥和黑娃偷情的原因之一,而且郭财主已经老了在性欲方面他是无法满足田小娥的。并且郭财主还要吃用田小娥下体泡过的枣子,这也是可能也是令田小娥恶心的。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田小娥遇到了年轻壮实的黑娃两人就像干柴遇到了烈火,一触即“燃”。因而田小娥变成一个“婊子”更多的是因为后天的原因而非先天的。

其实田小娥和黑娃的偷情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因为偷情的刺激可能让他们无法自拔,另一方面可能是对于性欲的渴望在他们这个年龄来说是相当的迫切。从这点来说我觉得田小娥做的并没有错,她只是一个性欲被压制的正常人而已,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遇到了能够满足自己人,她当然愿意与他在一起。这是一个女性正常需求而已,但是在当时这样的行为就是可耻的,无法原谅的。因此我们如果站在当时人们的立场来看田小娥绝对是一个婊子无疑,但是如果我们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那么田小娥的做法绝对是可以理解的,虽然也不是很能接受,但是对她的包容性要大得多。

另外在看书的时候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为什么田小娥一直没有怀孕呢?她跟了郭举人,又跟了黑娃还和鹿子霖好过一段时间,之后又和白孝文好过一段时间。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她竟然没有怀过一次孕,这一点是相当奇怪的。按道理来说问题不是出在男人身上,因为无论郭举人还是黑娃、鹿子霖甚至白孝文都是有孩子的,而田小娥为什么生不出孩子呢?

我想这不是无心之举而是刻意为之,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田小娥生不出孩子在古代已经犯了“七出之罪”了,按道理是可以休掉的。因此从这点来说她就不具备为人媳妇的资格,另外如果有一个孩子那么无论是哪个男人(或者他的家族)都会想办法真心接受她,毕竟对于一个家族或者家庭来说孩子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她没有孩子,这也就意味着她没办法真心的被一个家庭或者家族接受。她一直没有怀孕也助长了她放荡的性格,一般来说有了孩子的母亲就算再不济也不会躺在床上等着男人来给自己食物,就算为了孩子她也会好好的生存而不至于放荡消极,让自己像个青楼女子那样活着。因为有了孩子女性潜在的那种母性的光辉就会有所表现,尽管她骨子里放荡但是也会有所收敛,毕竟没有母亲是真的冷血到连孩子都不管的。但是田小娥却自始至终都没有怀过孕,这就为她的悲剧性命运打下了牢牢的基础,连改变的余地都没有,不会生孩子的女人注定得不到家庭的接受也无法长久的留住男人,果不其然每个男人都看上了他的美貌但是没有人真的爱她,他们都接二连三的离开了她。所以无法怀孕的田小娥的悲剧性命运是无法改变的,而让这个女性人物的形象更加的悲惨。

因此田小娥绝对是一个复杂又难以理解的女性,从她短短的一生所有的表现来看,我觉得都离不开“爱恨嗔痴”这四个字,她对每个男的可能都付出了自己真心但是,他们带给她的都是接连的离去,尽管每一次的离开都是被迫的,但是他们还是抛下了她。黑娃因为“革命失败”被迫逃亡,离开了她;白孝文因为出门讨饭被给予了一份差事又离开了她,。这可能就造成了田小娥心里一直都有那种“孤独感”的原因。另外,白鹿原不是她的家乡,她嫁到这里她是一个“异乡人”,而且是一个不被接受的“异乡人”。她的每一个男人都会在一定的时候离开她,因此她的“孤独感”就这样慢慢的积累了起来。

因此在看待田小娥这个女性的时候我倾向将她归为有“欲望”的一类人,她这一辈子离不开男人,也离不开那间破窑洞。她出生时赤条条的来了,她被杀是也是赤条条的走了。

白孝文——本心并非忠孝者,耕读传家休与同

白孝文作为白家的长子是白嘉轩心目之中的最好的族长继承人,他小时候就表现出了比较沉稳的性格特点,像一个庄稼人的模样。在我们的眼里他是一个不善言辞的沉着的少年,一个可靠的族长继承人,原上的每一个人对他的评价都是肯定的。在他的前半生,他是和荣耀挂钩的,每个人都认为他可靠、踏实,大家都给予了他很高的期望,希望在他的带领下白鹿原可以开启新的辉煌。但是白孝文的命运却被一场阴谋改变了……

鹿子霖为了报复白嘉轩于是鼓动田小娥勾引白孝文,借看戏之时田小娥成功的勾引到了白孝文,但是奈何白孝文是一个怂人,在破房子当中和田小娥偷情时他更本无法满足田小娥。于是田小娥借机让他按时到窑洞里找她,好维持住这段“感情”。

白孝文自从有了田小娥之后他的生活方式就慢慢的改变了,他开始对自己的老婆更加冷漠,开始学会找借口夜里出门,开始走进鹿子霖布下的局之中。在与田小娥偷情一段时间之后,鹿子霖就就在原上放出消息说白孝文爱往破窑洞里走,可能和田小娥有关系之类的话。这让一向憎恶田小娥的白嘉轩大为恼火,这样的事情简直是在打他的脸。虽然他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这样做但是他还是有点心存顾虑,于是他决定请自去捉奸……

在被捉奸之后白孝文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改变,被捉奸之后白孝文在祠堂被当众惩罚,之后白嘉轩就因为他败坏门风和他分家了,分家之后白孝文就开始肆无忌惮的和田小娥生活在了一起。他开始慢慢的堕落,抽大烟、变卖家产、买地产等等一系列的行为让他彻底的成为了一个标准的败家子形象。耕读传家的誓言已经不再重要,忠孝节义的观念也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当下的享受,当下的寻欢作乐。

就这样白孝文变成了白鹿原上人人尽知的败家子、堕落者,但是这些好像对白孝文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他照样在窑洞里和田小娥寻欢作乐、抽大烟,没有钱了就变买地最后发展到买房产,所有的钱他都拿到了田小娥那里去甚至让自己的老婆活活被饿死。原来那个人人都觉得稳重沉静的白孝文好像真的变了,他变得放荡不羁,冷酷无情。被束缚住的人啊!就是这样,一旦挣脱了枷锁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他的残酷,他的冷血不会减少只会变本加厉……

白孝文的改变究竟是对传统的颠覆还是人性的堕落?我自己觉得前者的可能性会更大,白孝文有一个沉静稳重的父亲白嘉轩,在乱世之中白家家训一直都是——耕读传家。读完书会认字之后就要到田里劳作,而反观鹿家却送孩子到城里念了新学,从这样的鲜明的对比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固守传统的家庭。固守的传统是白孝文的牢,他在牢里长大,但是他并没有从中发现真善美,而是将反叛当做了乐趣。比如:在白孝文娶亲之后他就因为纵欲过度而脸色蜡黄,于是父亲就让母亲白赵氏旁敲侧击孙媳妇,结果白孝文不仅不停止反而在夜晚更加的放肆。从这些小细节我们就可以看出,白孝文这个人其实骨子里是很反叛的,他的叛逆完全是对这样的牢的不满,他想要颠覆传统的牢,那个束缚住他的前半生的牢。他的人性和良知其实并没有完全泯灭,在他爬出门口要饭回去给田小娥时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他对这个女人还是很好的,他的良心是给了这个女人的。因此,白孝文内心对于忠孝仁义观念其实是没有多大的“感情”的,对于耕读传家他也不是很认同的。

所谓的“耕读传家”就是要像父亲白嘉轩那样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农民,但是白孝文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他反而觉得做一个“队长”很有面子,很荣耀。一开始或许是为了养活自己和田小娥,但是在他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之后他就变了,他开始不仅仅是追求养活自己了。他的改变其实都在说明白孝文那来自内心的渴望,这就是他欲望的来源,他的改变或许并不仅仅是对于传统的颠覆而更多的是来自于他的那被压抑已久的渴望,而正是这样的内心的渴望(欲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白孝文——那个在白家成长的老大,那个名字叫牛犊的孩子,那个杀死了黑娃的男人……

朱先生——老夫并非神仙身,不过爱读圣贤书

朱先生在原上很有名望,白嘉轩的大姐嫁给了他因此他也是白嘉轩的姐夫,白嘉轩有任何困难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个姐夫。这个姐夫在白嘉轩的眼里十分的神,是个半仙,但是朱先生却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同,无论自己办成什么事情朱先生都能够保持住一颗平常心。我们都知道保持一颗平常心其实很不容易,尤其是在自己办成了大事了之后还能够保持平常心就更加的不容易了,所以朱先生作为原上第一个“纯粹”的人是当之无愧的。

在原上,朱先生是个特殊的存在,他不是单纯的一个“人”,可能他是白鹿原上的“魂”。白鹿原上的所有人都尊敬他,他一出现无论办什么事情都是很顺利的——白鹿原上开始了种罂粟的风气,屡禁不绝但是朱先生来了之后要求所有人必须禁止种罂粟,因为它是大烟的原料。因此白鹿原上的种罂粟之风就渐渐停止了。从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到,朱先生不仅仅是一个有远见的智者更是白鹿原上的“风气领导者”。白鹿原上之所以保持着那种很淳的气息这和朱先生也不无关系。

朱先生认为自己一生当中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修订县志,他所编订的县志详细的记录了本县的来历和历史变迁,在乱世之中虽然有时被中断但是朱先生从未停止自己的追求。但是家国有难时,朱先生并没有苟且偷生而是集结友人想要到前线去抗日。这样的朱先生并不只是书斋之中的懦弱文人而是敢为国家献身的真豪杰——在听闻鹿兆海死在抗日前线之后(也许是死于剿共之中),朱先生毅然决定和友人前往前线但是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实现自己为国捐躯的愿望。但是在当时的乱世能够有朱先生这样的勇气的人也是很少见的,但是他却是中国千百年的为国捐躯的文人的缩影,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情怀而是中国的传统文人的情怀。

朱先生就是这样的人,看似无欲无求但亦是真的无欲无求,看似神机妙算但亦是真神算子,看似文弱书生但亦是真英雄豪杰。人性的“纯粹”可能就藏在这样的人之中……

黑娃——我是传统的农家人,我有短暂的革命生涯,亦有短暂的土匪生涯

黑娃是鹿三的儿子,而鹿三是白嘉轩的长工。在到了上学的年纪黑娃有了一个正式的学名——鹿兆谦,鹿兆谦这个名字其实是很符合后期的心境——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黑娃是他的贱名,每一个庄稼汉的孩子也包括地主的孩子都会有一个贱名,这个贱名是为了他们能够活的更长久,生命的道路少些坎坷。但在文中作者对于这些取的所谓的贱名都是很有讲究的,在他们的名字之中或许就蕴含了他们的生命的一部分。马驹是白孝文的贱名,白嘉轩肯定是希望他像马驹一样的健壮,但其内涵又不仅仅限于此,马驹若为良马便可驰骋千里,他的驰骋千里虽然是建立在他人的尸体之上的,但是他也确实成为了滋水县的第一任县长。再来看黑娃,一个“黑”不是不仅仅是指他应该皮肤黝黑具有一个庄稼汉该有的模样,也指他有一段“黑历史”他做过土匪,这也为他的在之后被白孝文所杀埋下了伏笔。

黑娃是一个农家人,他在为郭地主做工时我们可以看出他其实是一个经验丰富、勤快能干的老实人,但是老实人也经不住美貌的田小娥的诱惑。在和田小娥成功的第一次幽会之后,黑娃彻底从一个男孩变成了一个男人,他开始对“性”有了特别的向往,对于田小娥的迷恋也更加的深刻了。因此黑娃为了田小娥甘愿冒着被全村唾弃的危险都要将她娶回家,结果可想而知,他被父亲赶出了家门住进了村外的破窑洞之中。虽然条件很简陋但是他能和田小娥一起生活使他感觉到满足,但是粮食和钱依旧是困扰他们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但是好在黑娃是一个健康的年轻人,为了活下去他还是走出了村子在外谋生。渐渐地他们的生活开始好了起来,窑洞也显得不那么的破旧了,但是新的挑战又来了……

在黑娃的日子渐渐走上正轨之后,鹿兆鹏来找到了他,开始向他介绍共产党的革命政策,对于他这种农民来说最好的就是加入共产党,闹革命翻身自己做主。之后又介绍黑娃去县里听课,听宣传,想要培养黑娃成为一名共产党。(或者说积极投身革命的人)之后在鹿兆鹏的慢慢劝说下,黑娃真的在原上搞起了一场“风搅雪”,他们惩办乡约,惩罚地主等等。尽管在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又发生了一场意外。“国民大革命”失败了,国共合作宣布破裂,国民党开始大肆的绞杀共产党,这场运动开始的轰轰烈烈结束时却让人唏嘘。黑娃在鹿兆鹏的介绍之下去投靠了一名姓徐的军官,并在他手底下担任起了警卫员,因为反应灵敏还为徐长官避免了一场刺杀。但是这个警卫员并没有当多久,之后在一场内战之中他所在的部队几乎被全军覆没了。因此黑娃没有办法只能逃,但是往哪里逃呢?在出逃的时遇到了土匪抢劫旅社结果黑娃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成为了一个土匪。但这也是他作为一个革命者的不坚定,对比坚定的共产党员鹿兆鹏,在受伤是被土匪所救,当时革命的形式应该是十分困难的但是他并没有任何“投降”的念头而是坚持自己的革命理想。但是这也不能怪黑娃,毕竟鹿兆鹏所受的教育要比黑娃好得多,而且作为一个有志的青年鹿兆鹏的理想要远大的多。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问黑娃值得吗?因为自己“闹革命”让自己有家不能回,成为了原上的通缉犯,不仅如此而且还沦落为一个土匪。值得吗?真的值得吗?本来可以和田小娥一起长久的生活在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永远都快乐、无忧无虑但是为何要选择这条路呢?实际上这正是黑娃这个人物纯粹的地方,他作为一个农民,他并不知道“革命”的真正含义,他所知道的只是他自己的需要是什么。鹿兆鹏告诉他共产党是为了农民的,是农民自己的党,革命之后才能改变现在被压迫的情况。黑娃就怀着这样单纯的心思,想着革命成功之后或许大家都会改变对他的看法,改变住破窑洞的现实,改变不被人接受的心思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革命生涯”。我想无论重来几次,黑娃都会做这样的选择。鹿兆鹏作为他的好友一直对他进行了积极的引导,因此无论选择几次只要有兆鹏在那么选择都是一样,无论值不值得黑娃总有他自己的选择的道理。

黑娃作为一个“有先进思想”的农民,他的一生其实悲喜交加的,但是他一直都是那么的纯粹。做革命者就是一个革命者,做土匪就是一个土匪,哪怕是在后来当上了团长他也做到了这一点。无论怎样黑娃没有让我们觉得他的一生有何不妥,在娶第二个妻子的时候,女方要求他要戒掉大烟,他就让士兵将自己捆在桩子上让自己成功的戒掉了大烟。这样子的决心让不得不佩服,在成功娶到了第二任妻子之后黑娃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去求朱先生收自己为徒,成为了朱先生的关门弟子,每一次向先生读书请教他都有自己新的理解和看看法。就连朱先生也说黑娃是他最优秀的弟子。这样纯粹的人怀着一颗热忱的心读书他能不优秀吗?无论怎样外界怎样评价黑娃,但在我的心里他永远都是一个纯粹的人物。

鹿兆鹏和白灵——彼此灵魂的伴侣,坚定的革命伉俪

鹿兆鹏是鹿子霖的大儿子,他有着一双鹿一样大而清澈的眼睛,这也是鹿家的遗传。但是鹿兆鹏却没有他的先祖那样的谄媚之气,连自己父亲的那种见风使舵的神态都没有。他是一个正直的坚定的革命者,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撼动他的信仰,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勇士。

白灵是白嘉轩最小的一个女儿,她从小就显示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她母亲生她的时候因为有百灵鸟飞过所以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做白灵。她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国民党,但是在看到国民大革命的时候,看到死人成堆的时候她还成为了运尸体分队的队长,带领大家运尸体。就是因为这样她开始慢慢看到国民党的残酷,于是她在和鹿兆海约会的时候告诉他自己加入了和他一样的政党——共产党,但是不巧的是鹿兆鹏却加入了国民党。就此两人的革命信仰开始发生了分歧,也注定了他们的爱情肯定毫无结果。但是鹿兆海却对白灵说自己愿终身不娶,只为等她。

鹿兆海和白灵的分手也为白灵和鹿兆鹏的爱情做下了铺垫,其实在听到鹿兆鹏充满激情的宣传共产党的思想的时候白灵就被他的气质深深的折服了。而鹿兆鹏也对这个同乡的漂亮小姑娘颇有好感,因为两人的信仰相同有很多的共同的话题,但是碍于她是兆海的女朋友,而且革命形势严峻他没有时间管儿女情长。于是就将这份感情深藏于心,并不言说。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之中,在组织的安排下他们要扮成夫妻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就是这次的任务成全了这对有情人,让他们在乱世之中谱写出了一曲感人的情歌。但是这样子的革命爱情故事都是美好而短暂的,因为他们的联络点被发现了所以他们不得不被迫转移,鹿兆鹏让自己的弟弟鹿兆海来接送自己的嫂子出城,当时鹿兆海看到白灵的那一刻肯定内心是崩溃的但是在白灵劝他不要在等她的时候他是倔强的不肯。(从鹿兆鹏和鹿兆海的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弟弟其实赶不上哥哥。《庄子·逍遥游》当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哥哥为鹏可以飞向远处追求理想,而弟弟为海,虽然广袤但是无法脱身追寻自己方向。)

这样的三角恋是因为信仰的不同而造成的悲剧,这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而是在战乱时期大多数的爱侣都可能因为信仰的不同而分手。但是当这样的悲剧出现在《白鹿原》之中时我不禁在想,是什么原因会让白灵很快的放弃了对鹿兆海的爱而投入了他哥哥鹿兆鹏的爱呢?其实我想这不单单是信仰的问题,而是在于鹿兆鹏对自己的革命事业坚定不移,他的坚毅的品行才是最吸引白灵的。像他这样子纯粹的革命党人,我们在看他时不得不怀着一种敬仰的态度,因为有了他这样子的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我们才有了新的开始、新的社会。和他一样他的爱人白灵也是这样子的人,当看到白灵被害死的时候我感到了她内心的无助和痛苦,她不服软正直的性格在那时候却成为了她的索命刀。因为她的无休止的谩骂让她被活埋了,“清党运动”的开展让这样子一批真正的革命者成为自己革命同志手下的亡魂。

还记得白灵死的那个日期,白嘉轩曾做梦梦到了一只白鹿从天空之中快速的跑开了,接着她就听到母亲的哭声说白灵是不是不在了,母亲也梦到了相同的情形,所以她坚持要去寻自己可怜的孙女,但是被白嘉轩拦下了。但也正是若干年后的这一天,白灵被活埋了。从此原上的精灵不在了,那个原上最纯粹的女人不在了,她就这样子默默的走了,作为自己所敬重的革命同志手下的亡魂——她就这样默默的走了,离开了原上,离开了人世。

这一对乱世伉俪其实真正在一起的时间没有多少,他们一起相爱相伴的时间并不多,但是故事却是那样的感人。他们的爱情不是主线但是他们的爱情足以打动我们内心的那根敏感的神经,我想他们两个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不在于爱情而在于他们的革命情结,他们的革命信仰。作为原上的第一个男共产党和原上的第一个女共产党,他们的纯粹就是在于对于自己信仰的坚持,并为之而不断地奋斗。

白鹿原上的故事当然不仅仅是这几个人物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认真的感受。小说的开头引用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当然这就是我们的一段秘史,他从两个家族的故事开始向我们展示了白鹿原上的风土人情,(其实也是在写陈忠实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因此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看到作为一个农民作家,陈忠实眼里看到的世界是有所不同的,因此《白鹿原》真的是一部难得一见好作品。看完全书之后虽然对里面的内容仍有一些困惑,但对故事情节略有了了解,此书实在值得一看再看。

何敏

163010198

汉语言文学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