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莹老师课堂上,我们接触到了大前研一的这本《创意的构想》。在此之前,我对日本作家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东野圭吾、村上春树这类针对于年轻人喜爱的读本作家,或许,是因为他们的故事更有传奇性和色彩性。但针对《创意的构想》这类理论与实践的技术型书目,我接触甚少,所以,这也可以说是我首次接触日本这类图书。现就对《创意的构想》这本书做一个薄析。
大前研一,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曾任麦肯锡公司日本分公司董事长,兼任许多跨国公司的管理顾问。1994年7月离开麦肯锡,现任创业者商学院校长和一新塾校长。1996年起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选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他在这本书中提到了许多对人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与想法。比如,他主张大胆质疑先入之见,因为被先入之见局限住的人,不能看清眼前事物的本来面目;他认为,站在对手的立场上思考,一旦置身于对手的位置上,你将发现以前从未留意的全新景象;”创造别人无可替代的产品,提供别人无可替代的资源”……这些观点,无一不体现了大前研一的超前思想与发散性思维。所以,在他“创意的构想”里,他认为,一个人产生新点子的过程具有六个阶段,分别是:一、大胆质疑先入之见;
二、从网络开始思考;
三、创造别人无可替代的产品;
四、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
五、站在对手的立场上思考;
六、展开讨论。
若是我们遵循着六个阶段并加以思考与想象,便能得出一个良好的创意框架。
同时,我们通过这六个阶段也可以得出一些结论:首先,要先有一个意识:不改变自己是不行的。我们很多人的脑海里在进行创意的时候,都会拘泥于自己的固有思维,然后陷在里面出不来,别人也进不去。这就导致无法构想出一个绝佳的创意。所以,首先就要从改变自己、创意自己做起,或者换句话说,不要沉溺于现状。
其次,相处改变的思路,思考改变的具体方法。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应有具体的计划。至少,我们在进行创意的构想过程中,脑海中应该形成一个大致的体系,这样才不会使我们的创意不着边际、甚至超出现实范围的天马行空。
最后,我们应不要回头,加速前进。要知道,一个人思考的范围可以很窄,也可以很大。所以,每个人对于创意的构想都是有无数种想法和途径的。我们一旦确立了一个创意的目标店,就应坚持走下去,如果不坚定自己的内心,跟随大家改来改去,最终呈现的创意效果,只会乱作一团,毫无逻辑。
所以,大前研一眼中的创意的构想是立足于从前、现在、将来的实际情况的,虽说是创意,却未脱离实际。前段时间我浏览到一则微博,就是关于日本人发明的一系列脑洞大开的东西,比如:无声麻将、可以同时满足“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鱿鱼酒杯、鲨鱼睡袋等等,这些都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补足生活物品的短板而进行的小小创意。创意虽小,作用却是巨大。所以,运用好创意的构想原理,对我们的发散和跳跃的思维,都具有重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