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浪地球》的开篇,当没有日夜四季的世界和“地球发动机”一类的概念被以一种陈说事实的语气叙述出来,书前的你不由得屏住呼吸,感到一阵兴奋而惊恐的战栗从脊背上升起。小说里的种种场面着实让我眼界大开,停止自转的地球、近日点远日点的太阳模样、四大洋凝冻成冰原,漾着幽暗金属气息的地下城等等都让我想象力见拙。
在逃亡时代里,人们似乎抛弃了七情六欲中的大多数,大家关心的似乎只有生死,逃亡以及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他们甚至会对“因为爱情而痛苦绝望倒下”这样的事感到莫名其妙,求生的欲望战胜了一切,在缺少阳光的照耀下,人性如同坚冰一样刺骨,如同深潭一样寒冷。另一方面,在剧情上,小说确实安排的合理,在冗长的叙述即将乏味时,剧情的跌宕以及迅速结尾让人留有思考的空间,增添了许多的神秘。太阳阴谋论谣言的传出使人们纷纷起义推翻欺骗了他们的联合政府以及政府军。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不久,起义军大获全胜,怒不可遏的人们将最后坚守的科学家以及政府高层们处以极刑,在零下几百度的环境下冻死。在他们的血液已经凝固成冰的时候,太阳最终爆炸灭亡了,刚刚还在欢呼雀跃放声高歌的人们霎时间愣住了,良久的沉默,不知是在懊悔还是在担忧……对生命的希望和失望这一矛盾体游走在故事的情节中,人类为了活着而努力,却看不到活着的希望,但却依旧相信只要努力就会看到希望。
我摘自文章中的一段:“听着亲爱的,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明天把这话告诉孩子。”或许我们人类未来会面对无数的灾难,无家可归,为生存苟延残喘着,那些所谓的权利、地位和金钱等都变的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努力的活着,对生命充满希望。刘慈欣笔下的科幻世界告诉我们的不是世界,宇宙的神秘、精彩和奇幻,而是当我们人类面对灾难,不得不离开生活的地球,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流浪时对生存的希望,以及人性的美好。
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作者笔下的这段文字,字里行间的对希望充满着美好,让我深深的着迷。“我好像看到半人马座三颗金色的太阳在地平线上依次升起,万物沐浴在它温暖的光芒中。固态的空气融化了,变成了碧蓝的天。两千多年前的种子从解冻的土层中复苏,大地绿了。我看到我的第一百代孙子孙女们在绿色的草原上欢笑,草原上有清澈的小溪,溪中有银色的小鱼……我看到了加代子,她从绿色的大地上向我跑来,年轻美丽,像个天使……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在我看来,刘慈欣构造极大的宏观世界下,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的描写,再从细节中着眼,远离地球的人对生存的希望,面对看不到的灾难默默地反抗着。这些正是我读了些部作品所感动的地方,有亲情,有人性,有活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