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端午记忆

作者:辰陌
主要内容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唐朝诗人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写到“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诗中的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也就是我的家乡。

诗人写“槲叶落山路”,“槲”树属壳斗科,乔木,叶阔大,卵形。槲叶秋冬季并不落,而是枯黄在枝上,到第二年春天新叶萌发时枯叶才脱落。商州老百姓都知道“槲叶”是什么,而且用它衬蒸馍笼,端阳节用它包粽子,也是商州百姓端午节必备品。每逢端午节,街道两旁摆放着绿油油的槲叶,堪称一道风景线。吃过早饭大人们便一起搭伙赶集去挑选叶大质好的槲叶,在端午节这天包糯米粽子,和家人过一个欢快的节日。

从小到大每年都在过端午节,在我记忆里最属童年的端午节有意思,也是童年时候除了春节最幸福节日。而今谈到端午节,母亲第一个身影出现在我脑海中,那也是母亲在端午留给我最深的记忆。

端午节前两天母亲比较忙,要为端午那天做准备。首先是槲叶,它是商州百姓包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母亲并不会去集市上买现成的槲叶,我在这里叫粽叶,她会在端午前两天吆喝上同村的婶婶娘娘去后山里亲手采集粽叶,和一些艾草等。端午这天母亲精心挑选那些叶大,完整的粽叶,用清水一一清洗干净,便着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对于大商洛百姓来说,包粽子必不可缺的四个——糯米、大红枣、红豆外加粽叶,素材简单却美味至极,让人口齿留香。

包粽子是我们家最热闹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和弟弟会围在母亲身边,馋闹着什么时间能吃香甜可口的粽子,母亲一边忙着一边给我们搭话。包粽子时母亲会准备五个大瓷盆,四个盆里倒小半盆水,然后把洗干净的糯米、红枣、红豆和粽叶放进清水的瓷盆中浸泡,剩余一只大瓷盆准备放包好的粽子。一切准备妥当,母亲找个小板凳坐下,便开始了。先取一片粽叶平摊在掌心,再取粽叶一一在手掌中铺好,大概需要五六个粽叶即可。其次取出清水盆中的糯米,糯米挨着粽叶放在最下,然后以次把另外两个清水盆中的红枣和红豆放在糯米上面,把叶子折回来,拿叶子的两端往回围成三角形或长方形壮,用山里摘的叶草做的线绳捆好,一个个粽子变成了。每次看母亲完成这样有趣味的游戏,我和弟弟都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一番,在母亲的许诺下加入游戏行列,用我们笨拙的小手扎着粽子,虽然样子难太,我和弟弟却自得其乐。

母亲会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加水淹过粽子刚好,她会在粽子上面会压上点东西,不让粽子动,最后耐心用文火渚,这时我们会乖乖坐在母亲身边,眼巴巴瞅着,等待着香甜的糯米粽子。这时母亲便会给我们讲起有关端午的故事,正如每年中秋节母亲讲述长娥和吴刚在桂花树下的故事一样,讲着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百姓祭祀、划龙舟等故事。灶台下红红的火光照在母亲的脸上,格外的美丽,我们一起等待着……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