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当灾难来临——《一九四二》观后感

作者:林梦
主要内容

“一九四二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因为一场旱灾,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电影开篇,便是带有丝讽刺的幽默。结合全片,倒不是刻意针对英国首相,而是铺垫下了电影另一条线政府,是脸谱化的官与民——受灾饿死的难民与偶感风寒的官员,是相提并论的。

故事开章先就点出旱灾饥荒,简简单单几个镜头表现出贫富差距:快饿死的佃户和养牲口的东家。老东家前期特点也跃然纸上:见儿子趁火打劫虽不满但不会制止,邻村来借粮先召集武力,又辅之感情牌,皆不能使对方退却后则表面上款待,背地里却叫人报官——便是这样一个心存是非但自利为先、圆滑世故老练到狡黠的人物。

粮仓被洗劫,独子死于非命,家宅也毁之于炬,再有日本的入侵,老东家也不得已逃荒,当然,即使如此东家家底也是丰厚于佃农的,在老东家口中,他们是“躲灾”而非“逃荒”。

因着特殊时期因祸得福从厨师提拔成“战时临时法庭”法官的老马仗势收缴了老东家的枪、押扣下赶马车的长工栓柱。混在灾民中的老东家一直与周遭格格不入,而就是在这个滑稽的法庭上他掩藏在镇静下的恐慌被老马一语道破:“防谁?”

东家之所以是东家,自是有其过人之处的,他明白人绝境中的铤而走险,怕的并非侵入的日本军,而是平日低眉顺眼的佃户。故而在之后没粮老母又患病的瞎鹿花枝一家上演卖孩子的闹剧时,老东家装上一碗小米端过去了。

这个镜头是很耐人寻味的。先是夜色下瞎鹿抱着他熟睡的小女儿谎称已有十岁企图多卖些小米,再是花枝疯了般冲出来抢夺孩子,夺不过便捡了棍子“就是把孩子打死也不卖”,瞎鹿也不示弱吼地着他得给母亲看病抓药,而另一端鹿母也撑着爬起来“为她卖孩子就吊死”。一时夜色虽深,场面却是热闹。老东家原本是背对而眠,也不得起身自语到“这是演给他看”,舀了碗小米,又察觉背后众人的视线,抹掉些许,递给瞎鹿还不忘加上句“借的灾后还”。

拜读了篇高赞的影评,说是此处导演与演员有着争执,在导演原本设想中,此时花枝的情绪表现应该是内敛些的;再有一篇谈人物塑造,说这里体现的是花枝的母性、老东家的善良与吝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一个非专业影评家的观众,我的感觉却是演员的表演恰到好处,而在人物上,则仅是将东家的通透老道表现得活灵活现——当然或许,也真的是心底存善。花枝的爆发——瞎鹿前一句“没有房梁(母亲无法自尽)”,东家后一句“是演给我看”,再添上东家拿米来时瞎鹿的“不如借一升,免得老开口”——无疑是场表演了。而于老东家,他心里的“防”让他不得不做出些举动抚慰虎视眈眈的群众,又知“升米恩斗米仇”且怕所有人都依样画葫芦而倒去些小米并称说“借”。

直到日军轰炸撤离的军队和灾民、溃败的国军由兵成匪,被抢去马车和仅剩的家财后,老东家也从“躲灾”成了“逃荒”,被喊“东家”时眼神躲闪着说自己“啥都没了,不是东家了”。

但是不是“东家”并非在于那些粮食大洋,正像久居高位者自有番气场,“啥都没了不是东家了”的老东家仍能指使栓柱和瞎鹿去偷外国记者白修德的驴和干粮。失去财物的他仍是坚强而乐观的,“我知道成为东家的方法,给我十年我还是东家”,然而这句台词后栓柱紧跟一句“我还给你做长工”,不由让人才明朗些许的心情又五味杂陈起来——千百年来讲尊卑等级的封建社会早让一些人身上的“奴性”根深蒂固,往往只能让人哀其不幸,而又怒其不争。这或许也是影片在表现国民政府内部的腐败之外,暗示的又一兵败因素。

可惜于老东家来讲,真正的灾难才只是刚刚开始。怀孕的儿媳产下孙子不久就饿死了,夫人已经撑到潼关却死在城门外,女儿把自己卖了换粮求活路,而最终,他带着仅剩的希望孙子扒火车逃到陕西,这唯一的支撑却被他自己不小心给闷死了。

影片末,当灾民都赶往陕西时,唯有老东家逆流而行。灾民问他“陕西没活路”,他却说“陕西有活路,就我没有活路”、“想的就是个死,就想死得离家近点”。

家破人亡,希望俱灭,这样的剧情叫我想起《活着》一书。书中支撑福贵的是头老牛,电影中支撑老东家的,是同样家破人亡的陌生小女孩(虽说影视作品定是要宣扬正面向上的价值观,但如此还是难免落了几分俗套,且我并不明白又有了“亲人”,即又有了希望的老东家为何仍是向之前的方向,也就是已被国民政府放弃的老家走)。

再说老东家的女儿星星,她早期只是一个普通的任性小姐形象,便是逃荒躲灾,怀里还抱着猫,坐在马车上也还使着性子闹脾气,全然没有落魄惶恐之样。前半部影片星星的性格及转变从她逃荒也不忘带的黑猫体现得淋漓尽致。把猫带上不单单是任性不识大体,一方面娇养大的星星自然是不觉自己在这场天灾人祸中会受苦的,她还不能感受到危机与不幸;另一方面,许多福贵人家养宠物只为玩耍解闷,照料这等事都是下人去做,而星星一直都自己抱着猫,遭到日军轰炸顾不上自己土头灰脸就去找猫,被怀孕的嫂子挑刺更是愿意拿自己的那份食物喂猫,足以体现她对猫儿的喜爱以及身体力行的责任心。

然而便是这样她百般疼爱的黑猫,在与她不对盘的嫂子生产后需补身子时,星星仍是同意了杀掉小黑。当老东家走到呆坐的星星身侧,神色纠结愧疚无奈不忍地说对不起女儿时,星星只是目光怔怔,随后起身说到:“爹,我也要喝猫汤”,平静,且口齿清晰,仿佛成了另一个人,让人不好说这究竟是灾难带来的“成长”,还是“异化”。

星星是老东家最后仅活下来的亲人,然而她却活得不如死去,正如瞎鹿的老母被炸死时花枝对瞎鹿所说,正如星星母亲离世时老东家抱过其死去也没松手的孙儿对夫人和星星所说,“死了好,活着受罪”。星星不顾父亲和栓柱的反对把自己卖了,留下句“就当生下来就把她掐死了”就走了,往后再也没见过自己的父亲。

当时他们历尽磨难终于到了潼关以为有了希望时,一边东家夫人死了,只剩父女俩加上个才出生不久的小孙子,而一边城内却是说不收灾民不让进城,说是别地才是灾民,他们到了这儿,纵使早就只有树皮可食,却不是灾民了。政策迂腐死板不近人情是毋庸置疑的,可这何尝不是无奈?国民军队被人数远少于自己的日本军打得落花流水节节败退,甚至不战而退,可谓把河南拱手相让。战争的失利、不仅干旱还蝗虫泛滥的天灾、政府内部的腐败、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而有着极大依赖性的资产阶级……种种因素都暗示了这样的结果。

城里官商勾结趁火打劫,用点粮食就想买下灾民。打的是被服厂的名号,但听着只选年轻女性,仍是给人不详的预感。然而荧幕中颠沛流离、忍饥挨饿的灾民无从选择,即便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花枝,也为了能让自己看上去年轻些而穿上了自己出嫁时的红袄抢着去排队,任人挑选。

星星不顾老东家反对也跑去了,眼看要落选她急急地喊出:“我读过书”——受过教育,此刻却成了能把自己卖了换粮食的筹码。如星星所愿,她被选上了,凭她读过书,凭她原本的身份。

星星把自己卖了,一为自己能有活路,二为能给父亲换来点粮食。星星拿着换来的小米跟老东家道别,见父亲难过,便提起今天是大年三十,想让父亲好好吃些东西,高兴一些,莫冲了来年运气。一句话却是戳了老东家痛处:“我当了几十年东家,却在大年三十卖女儿。”

然而事实不如星星所想,她不是进被服厂做女工,而是被卖进了妓院,凭她的容貌、身份和学识。当男人躺在炕上让她放下盆过来时,这个十七岁的少女欲退又惧,只拖延说“她爹上炕都是先洗脚”。男人要她给自己洗脚,她却是倾了几次身子都没蹲下去,被问是否不愿意伺候,她埋下头又抬起来,却是强撑起一张哭都不如的笑脸:“我吃太撑了,蹲不下。”

除了东家一家,电影中佃户和长工也是颇有亮点。

花枝借粮时险些受少东家侮辱,随后邻村闹事,一片混乱中少东家心窝子被人捅了一刀,而在他向花枝的丈夫瞎鹿求救时,瞎鹿却看四周无人留意,不仅不救反倒趁机落井下石,这一幕真实得让人心底发寒。虽说少东家也是恶有恶报,但瞎鹿的做法也仍是让人心惊。最后瞎鹿被老东家指使着同栓柱一起偷驴,他找到跑走的驴时驴已被士兵捉来宰了。争执中瞎鹿被打进了烧着沸水的大锅中,也不知影片是否是在借此隐晦地暗示饥荒中的“食人”现象。

栓柱则一开始就笨嘴笨舌坏了老东家的事,逃荒途中企图用从记者那里抢来的饼干让挨了好些天饿的星星接受他。然而正如有些人在生命受到威胁时露出非人的嘴脸,也会有人反而为义而死。死了丈夫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的花枝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和栓柱结了一天婚,一方面好让栓柱卖老婆换粮,一方面则是把孩子托付给栓柱。最后走时,为了报答栓柱,花枝把自己身上唯一稍好些的棉裤与栓柱换了。此时栓柱心心念念的星星已经把自己卖了去,栓柱的信念只能寄托在自己的承诺上。他带着孩子和老东家一起扒上火车,睡了一觉醒来孩子却被挤下车不见了,栓柱急着跳了车去找,才想起自己卖了老婆换来的救命粮还在火车上。捡了个军人帽子戴着的栓柱再次出现已是被日本兵抓住了。为了讨口饭吃给日本人做饭打下手的老马认出了他并为他求情,加上栓柱身上带着的瞎鹿做给女儿的玩具引起了日本军官的兴趣,眼看栓柱也能被日本军留下,好歹能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苟且偷生,讨个活路,栓柱却是愿意选择死也不愿违背自己的承诺——尽管孩子已经被他弄丢了,但他也不愿把唯一的寄挂送给日本人。

电影实是多线共同叙事,除了灾民一线,在军队、政府、宗教、记者上皆有展开。对于国民政府,尤其是蒋介石,影片难得对这个人物进行了较为人性化的处理。国民政府内里的腐败腐朽是不争的事实,国民党失势失民心亦是多种条件下的大势所趋,而非全是蒋介石的个人过错。河南又是干旱又是蝗灾,日本攻入军队却是不战而退,把灾民扔给日本人。“国家贫弱,只能甩包袱。”既让人恨,可又何尝不让人感到悲哀。

多线并进能让影片场面更宏大,剧情更丰富,思想更深刻,可遗憾的是影片时间毕竟有限,想要面面俱到难免有几分勉强。宗教一线便是显得有头没尾,传播基督教的小安似乎只是为了追问一句神的真实性,纵观全局,倒有些脱离主线了。

虽有遗憾,但《一九四二》这部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仍是可圈可点的,值得让人花上两个小时,回到那个悲惨昏暗,却仍有难灭的微光的岁月。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