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热点分析
关键词:韩国总统访华中韩关
系‘萨德’系统
目录:
案例——————————1
分析——————————2
结论——————————3
引言:
从传播学角度对韩国总统访华事件的分析
正文:
案例:
关于萨德:文在寅对中国做出重大承诺!
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韩国总统文在寅将于12月13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执政后首次访华。文在寅总统就韩中关系未来的发展,两国民众关心的"萨德"问题,半岛局势以及未来两国在多领域的进一步合作等发表了看法。中韩地理相近、文化相通,互补优势明显。这是一对搬不走的近邻,也是天然的合作伙伴。中方重申了对"萨德"问题的立场,同时注意到韩方表明了其"三不"立场。双方同意推动各个领域交流合作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这个"沟通结果"开启了中韩关系改善的序幕。在采访中,文在寅总统表示在"萨德"问题上,韩国和中国有各自的立场,韩中两国于10月31日,就两国关系等进行沟通,达成了共识。
分析:
此次韩国总统访华事件中所讨论的事件中,‘萨德’问题是我们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从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来分析的话:此次事件的传播者是我们的媒介组织,受传者是我们这些人民,它所传播的讯息就是韩国总统访华,对‘萨德’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媒介是网络、新闻等,这次事件所得到的反馈就是有助于进一步清除中韩关系中的障碍,对推动两国合作深入发展、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这则讯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传播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传播者所处的社会组织,都会将讯息进行加工、分解。受传者个人的性格,以及他所处环境的影响力都会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当然也有媒介的影响,传播者对讯息内容进行选择和加工,也有受传者本身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需求,从而对讯息进行选择性接受。在我看来,这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拟态环境’,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把关’模式,在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个取舍过程,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到受众那里的就变成了经过加工的新闻,并不是十分完整的。当然,在传播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含有传播者的个人情感,以及组织目的。
为什么我们大家对此次事件都如此的关心呢?因为它关系着我们大家的切身利益。让我们大家了解到了韩国决定部署“萨德”是在
朝鲜不断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射的情况下,为了应对朝鲜的挑衅不得已下的决定。而且韩国引进“萨德”纯粹出于防御目的,没有损害中国安全利益的意图。并且今后韩国将格外注意不把“萨德”使用在防御朝鲜核武和导弹以外的地方,不会损害中国的安全利益,美国也曾多次答应遵守在此问题上的承诺。当我们大家知晓这个消息后,让就我们暂时消除了对韩国的偏见,让两国关系取得了阶段性的缓和。中韩两个国家是临近国,这次韩国总统文在寅的访华行动,我认为,也必将促进两国的友好发展。
结论:
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接触着不同的媒体,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但是在这些众多的信息中,总有一些能够成为“热点”的信息,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刘巧行管一班
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