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开篇主要先介绍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众多的成功企业家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看法,其中不乏马云、马化腾、王石等等,各类互联网公司以及传统企业在互联网的影响、冲击下,都在摸索着如何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变革使之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本书的作者卢彦本身就是一位80后,因此书中还分析了80、90两代人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借此表明企业在应对这两类风格迥异的消费者时应该如何发展。而我觉得其分析也有一定道理,比如80追求个性,对价格较为看轻;而90一代则最关注商品的性价比。众多调查研究表明,80、90已经成为了消费的主力军,如果生产方不能够准确抓住这两个消费群体,必然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其次,众多知名企业家对互联网思维存在一些共同的理解,他们普遍认为当今时代企业想要发展必须努力贴近消费者,满足他们的需求。互联网在提供用户和数据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书中提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馒头原本一元一个,成本九毛,卖八毛,其他老板不解说怎么还亏钱卖呐?老板说我互联网思维,我卖八毛,买的人多了我就做广告,然后我就占据了市场,再买机器批量生产,产品成本也就降低了,而且等别人都不做了我还能涨价。自然有所收益。而且他们还认为互联网思维下,商品生产和销售必须尽量减少中间环节,让产品直面消费者,既能减少中间成本,还能更好的对接市场所以路联网思维知道我们应专注与客户需求而非竞争对手。
与此同时,口碑和品牌同样重要,将产品做到极致,就像小米、无印良品以及江小白等,用最低的价格为客户带来最高的品质,简于形,精于心。而后你才能成为一个品牌,在人们一提到相关产品是心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不是别人。这是品牌的极致,但要做到此类的品牌除了品质还要有“人味”,就是魅力人格化,拥有品牌故事,是整个品牌变得人文,充满味道。
还有一点同样不可忽视,那就是粉丝。粉丝经济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无论多烂的作品都会有粉丝愿意买单这不是说我们就专注粉丝忽视品质和服务,而是说明粉丝的重要性。尤其互联网时代,为大众偶像给小粉丝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拟态环境提供好了优越的条件,粉丝沉浸在所谓的“人设”之中,且这一群体消费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在进行产品宣传时也可以多多利用这一条件。提到明星、粉丝就不得不提一提娱乐化了,现在的社会似乎有些泛娱乐话的趋势,好像什么都能用来逗逗乐,我不评判这种状态的好坏。但生产者就应该抓住这个点,结合热点,运用网络词汇等,为消费者营造一种同类的归属感,以同样的思维去吸引他们,让他们成为你的消费群。
因此,互联网时代十诫总的来说就是抓住消费者想什么、要什么以及他还未需要,而你先创造再形成他的需要。前瞻性不可或缺,总之这个时代需要我们学会改变、因时而变,才能不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