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史上最著名的三位掌权女性,是搅乱汉初天下的高后吕雉,开创周朝篡李唐的武曌,无德无才卖国养痈的满清孝钦太后。三人中,唯有武后真正懂得治国之道,她波澜壮阔的一生和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她周身无数的谜团和引人争议的言行,都如同一道道炸雷,将封建时代的男权打得奄奄一息。如今再回溯稗史与典记,我妄图从自身的理解出发,再次将武后这神妙人物的面纱轻揭开来。
武曌,最为大众熟知的名字是则天,是媚娘。这三个名字,正正恰若这位女性人生的三个阶段。青春少艾的媚娘,大权在握的日月凌空,进退失据终归黄土的则天大圣……三面人生,将武后复杂的过往娓娓道来。武后,武德七年生于利州(如今四川开元),二七年华便被选入唐宫,被太宗皇帝封为才人,从此开始她十二年的寂寂无闻。
史载,太宗并不宠爱性情刚烈的武氏,他所爱怜的是徐惠妃那样文气弱质的佳人,武后早年在深宫中的生活并不如意,然而这样一位工于心计,谋略过人的女子早已与太子李治打得火热,以谋划老皇帝驾崩后的自己归宿。随后的故事是大家熟知的,感业寺里情丝被削尽的武媚,忧心着,焦灼着心肝,终日等候着昔日情郎来接回自己。在那段糜丽绚漫的时代,是一首《如意娘》改变了武媚,大唐甚至中国的历史轨迹。武后涉猎文博,文采不俗,她在多重努力之下,将满含心绪,真情款款,读之令人泪落的《如意娘》送到唐高宗李治的案前。正是“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不难想见,石榴裙必定是李武的定情信物,满溢的是往日的欢喜和恩爱。李治猛然回忆起了!他那如花妖般魅人的阿武!于是武媚重回唐宫,并且一步步走向权利的巅峰。
《如意娘》是温情的。它承载的是武媚同李治的甜蜜爱情回忆,是一个娇娥对情郎微若未闻的怨念和嗔怒。《如意娘》是冰冷的。正是它打开了武曌对权势的欲念大门。武后审时度势,坚强不屈,在最绝望的时机仍能扭转大局。她在难熬的感业寺长夜里,必定在默默地鼓励自己,绝不放弃;哪怕是在等待李治回音的过程中,她也必定充满自信……
武后绝非现代文艺作品中描绘的善良天真的蠢妇,她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拥有复杂人性的精明政客。承认武后醉心权势,爱逐名追力不是值得批判的,她对顶尖权利的渴望,一方面使她数十年以此为目标并且终于当上帝皇,充分实现她的人生价值,一方面却给她和大唐帝国带来挥之不去的阴霾——于自己,千年后声名狼藉争议不休,于大唐,女主执政给未来埋下深深的隐患。
武后功过参半,死后立无字碑,意在随意世人如何评价,但是,我认为,在武后走完自己跌宕起伏,色彩缤纷的一生的走马灯时,遥远阀门里始终有一条艳色欲滴的石榴裙,那寄托了她自己最初的爱情和尚未被意识和发掘出来的追权基因,我深信,那种纯粹与赤色长裙一样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