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酒诗百千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还记得小时候,大人们总是会有一种悲凉的语调读这句诗,那时的我只是单存的以为这句诗写的好,但好在哪里,莫名其妙。等到我远离父母,独自求学,再读已经是心有凄凉。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长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代的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境内。关于他名字的由来,还有个轶事。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大概他父亲也不会想到,这个名字以后会响彻整个大唐,流芳整个后世。
李白十五岁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大概侠客行中的这句诗就是对他剑术的描写吧。这样的李白在年少轻狂的我看来,是快意的。是令我向往的,可我却徒有艳羡。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25岁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
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
男儿至死是少年,是李白告诉我如何在现实面前保证一颗赤子的心。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保持愤怒,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在盛世浑浊的社会中洁身自好,是李白的诗伴我度过了无数孤单成长的日子。他的伟大,直至千年后,还能让我为之折腰。慰藉我不安彷徨的心。
是他让我知道了如何以平常之心面对权势之人,“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是他让我明白了知己的真正内涵。“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一直以来,就喜欢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傥不群的形象。
与杜甫相比,李白是让我由衷喜爱的。他是天生的诗人,而我只能用余生不断靠他的诗得到慰藉。李白又喜酒,有斗酒诗百千的称号,就连他的粉丝诗圣杜甫都称赞他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李白对酒的喜爱。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且诗作中多以醉时写就。他的才情不由多说,正是有了他醉中写下的诗,我也爱上了那令人陶醉的味道。是那么纯真而富有灵性。如同一束光,照进了我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最后,用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对这位四川历史名人的点评作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