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楼一梦
初识红楼,是少年时看完了其他三本名著后,强迫症驱使着我找到了这本书。家中管教还是有些严厉的,鼓励我阅读,却又对我规定了阅读的种类。“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在当时那个年纪看这本书是偷偷的,又如亚当偷吃禁果一般。但其实当时是耐着性子看的,很多地方都不懂。等到了懂的年纪再读已经是再有一番收获了。《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构成了它的不朽魅力。
因为红楼的独特魅力,于是出现了从各个方面解读红楼的红学。而以我现在的眼光来看,红楼梦中我最欣赏的还是那段最显眼的线索,宝黛的爱情。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令人潸然泪下。“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却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后,没有终成眷属。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也无法忽略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即使到现代来也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多愁善感只能存在想象中。
她葬花的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世俗之人怎能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不由得泪洒花下。“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柔弱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怎样一种巨大的勇气!
而这样一个女子,试问天下有几个男儿配的上。也只有那个通灵的宝玉了。只有那个跟他一样反抗着世俗的叛逆公子了。
关于贾宝玉,历来对他的的介绍已经很多了,不过我觉得还是作者借林黛玉之口说出的那番描述最为妙。“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红楼梦》:家败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衰败,三个字便足矣。昔日的辉煌沦落为如今的苍凉,可悲是必然的,但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感慨与深思。
“人生何其短,吾还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尝不是好事,死前至少能够说,“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没有白活。”。
历来有学者说,贾宝玉身上有着曹雪芹的影子,想必当时生活潦倒的曹雪芹写这个角色的时候,眼睛里一定是闪耀着光的吧。但我认为他并没有后悔过,天生就是一个不俗的人,前半生生在富贵家,是为了让他更好的品味这世态的炎凉。才会有红楼梦的出世。才会有传颂不息的著作,从某种角度来看,他已经流芳后世了。相信他泉下依旧能保持这种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