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讲座稿3

作者:汪子涵
主要内容     

17日晚7时文学与传媒学院“文化之旅”系列讲座之“非构思写作:思维操作原理与案例展示”在我校忠孝大楼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由中国现代著名写作教育家、美学家、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教授主讲。吸引众多文传师生前往聆听,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

讲座中,马教授为大家阐释了““构思性写作”与“非构思性写作”的含义以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别与各自的优劣。他认为写作是自由的、感性的,不应因理性的预设构思而忽视真实、自由的情感,压抑写作时感性的表达。他倡导同学们写作时灵活运用“非构思性写作“方式。运用一套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来生成文章的材料、语言、结构、思想观点的写作行为状态。即不进行构思、谋篇布局、拟写提纲的写作方式。淡化构思,强调思维,强调表达。鼓励同学写感性的文章,在创作意境上更上一层楼。

为了同学们能更好的学习与运用“非构思性写作“方式进行学习,马教授为同学们着重介绍了非构思写作的前提:写作思维操作技术。其中对因果思维的分析详细分为: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措施分析四大部分。对构成思维的分析详细分为:类型分析、结构分析两大部分。并且在现场对同学进行非构思写作作文指导,抛出范例与命题训练大家的分析能力与思考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在场同学受益匪浅。

最后,马正平教授提炼讲座精华,介绍写作心得,其写作的赋形思维,以“重复、渲染、对比、反衬“为中心的“赋形思维“理论对比传统“起、承、转、合”的写作思维更加多样、开放、自由。给同学们提供了写作新思路、新方法。并与同学们进行关于非构思写作、美学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与交流。为同学们日后的学习与思考其重要影响。

马正平教授对写作的深刻分析,发人深思,在场的师生们受益匪浅,讲座于当晚9时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画上圆满的句号。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