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雷雨》与《茶馆》的比较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是冲突集中,一个是沧桑片断。两者之间有相同也有着许多的不同。
《雷雨》与《茶馆》两者的相同之处是,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两者都描绘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社会对个人的重大影响。但两位作者在表现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两个剧本都反映畸形的社会对人性的扭曲:《雷雨》中的周萍与繁漪,四凤与周萍的乱伦。《茶馆》中的老陈和老林要共买一个老婆,松二爷自己挨饿却不能让鸟挨饿,行将就木的太监要一个十五岁的姑娘作老婆。这都是当时不正常的社会让人物产生的变态行为。但《雷雨》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造成这一结局的直接人物――周朴园。但在《茶馆》中我们就找不到。各色人物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生活在自己的轨道上,他们的悲剧是看不见的时代造成的。同时,两个剧本都写到血缘关系对人物的影响。《雷雨》中的周萍与大海是亲兄弟,但成为了敌人,作者突出阶级的对立。而《茶馆》中的人物大都是“子承父业”,小二德子,小刘麻子,小唐铁嘴,他们都干父亲的老本行,并且比老子更有“出息”。二德子只不过是一个流氓打手,而小二德子却成了帝国主义国民党正式收买的政治帮凶;刘麻子只不过是人口贩子,小刘麻子却成了沈处长的情报探子,垄断买卖妇女的“花花公司”的“经理”。小唐铁嘴就成了“三皇道”的天师。作者这样写出压迫者越变越凶残的历史,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了时代(社会)与人的对立。在剧本语言描写方面,两者也具有相似性,两个剧本中的人物语言是多变的,并具有较多的潜台词,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时期人物语言的转变是较大,这样更加突显出了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的变化。
两个剧本也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在《雷雨》中,戏剧冲突是尖锐而集中的。说尖锐,是因为其冲突具有不可调和的特性,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周萍与繁漪的冲突,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冲突都是不可调和的。虽然这些人物的关系复杂,各种冲突也很能多,但戏剧冲突总是集中在这几个人身上。这些冲突表现为故事情节围绕几个中心人物而展开,阶级立场的矛盾贯穿整个戏剧的始终。《茶馆》就不一样,从全局看,其中的人物之间没有直接的、具体的冲突。剧本描写三个时期,为人物的行为设置层层障碍。通过各阶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他们的命运变化,揭示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作者直指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的每一个冲突都暗示人民与时代的冲突。这一特殊的冲突在作品中表现为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戏剧的始终。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构成一幅巻轴画,画轴的展示就是情节的发展。也没有中心人物,王利发也只不过是与茶客交往,并没有象周朴园鲁侍萍那样起到中心人物的作用。另外,冲突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不同。《雷雨》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统治势力,但以鲁大海为代表的正义能勇于抗争,侍萍也有清醒的认识,连繁漪也不放过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机会。所以两股力量发生强有力的对撞,造成巨大的冲击,加速了腐朽势力的灭亡。而《茶馆》中照样是统治阶级主宰社会,但其中的正面人物找不到抗争的对象,在社会这一强大的势力面前,人们无力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