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童年记忆里,总有一处是关于糖画的。它就一直在我们的身边,陪伴我们长大。小时候,每当看到那个转盘,就想要去转一下,如果转到了龙凤的图案,都能兴奋一整天。
一路走来,糖画几经波折,最终还是保留了下来,并依然保持着它鲜活的生命力,出现在各个大街小巷。这些都是靠糖画传承人们的不懈努力争取来的。
糖画起源于明代,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里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相传唐代陈子昂曾自创糖画,先将糖融化,在光滑的桌面上绘制成各种图案,边观赏边食用。清代是糖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制作技艺更加完善,也有了各种各样的图案。
然而由于鸦片战争的到来,使糖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受到严重的破坏,但还是勉强地传承了下去。改革开放后,由于环境与政策的改变,使糖画又有了新的生命力,迎来了短暂的快速发展。然而这样的状态仅仅维持了十几年,糖画再次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08年6月,糖画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国家政府对糖画的认可与支持。糖画又再次走近了人们的视野。到了现在,不管走到哪里,糖画依然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糖画虽然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其在传承上,依然有很大的问题。
2012年市场上推出了糖画机器人,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绘制出各种样式的糖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糖画有了更加丰富的图案,但却大大降低了糖画本身的趣味性。人们吃糖画最主要的不是吃它的味道,而是吃它的趣味。这个趣味来自于转盘,来自于糖画师傅的手艺。
这次,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成都市市级糖画传承人谢丰坤老师。他从15岁开始便从师与我国国家级糖画传承人蔡树全老师。学了两年后开始独立行艺,到今天已经有27年了。为糖画的传承,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他是糖画协会中的一员,也为了糖画的传承奔走于世界各地。曾在一所中学免费教授学生们学习糖画,他说这并不是想要让他们来传承糖画,而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多地去了解糖画。
老师提到现在在传承上有着很大的问题,虽然现在还是有人在学习糖画,但是安心学的却少之又少,很多都是为了去摆摊挣钱,而不是为了将其传承下去。特别是现在市面上的一些速成班,不管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去上,有的本来就会画画的,可能学习一两个星期就出来摆摊了,这只会让糖画越传越不行。老师曾收过几个徒弟,并且在糖画这块都已经小有成就,他表示,对徒弟的要求除了要真心的喜欢糖画以外,还要有好的人品。他希望能出现更多能诚心学习糖画的人,能将糖画就这样延续下去。
在国家的重视与宣扬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很多也是止步于关注,能够对某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并愿意去接近它,学习它,传承它的人却很少。糖画也是如此,人们只是知道它,喜欢它,却都没有去真正的了解它,甚至还有很多人都还不知道糖画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糖画,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上,还需要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