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过常宝教授关于《史记》人物论的视频,这让我对项羽有了新的认识。从以下几点分析来看:
项羽人格特点:拥有自由的意志,天真无畏,敢作敢为,无所顾忌,有勇无谋,缺乏理性思考。其表现为:①项羽年少的时候,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学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这是他不愿意接受教导约束的一个借口,但他并不是没理想而是不在意所谓理想,由此说明他自由的意志。②项羽看到秦始皇驾车仪仗之盛,便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这反映他的天真无畏。③项羽斩杀郡守头和杀宋义的时候,他只靠本能直觉行事,也写出了他无所顾忌的性格。④巨鹿之战时,秦军主帅投降,他却只对之不闻不问,而面对宦官赵高时,他却表示出同情,这说明他缺乏理性思考。⑤在鸿门宴上,刘邦找了个借口偷偷溜走,范增多次示意项羽反而遭到了项羽的怀疑,他还为曾有过杀刘邦的念头而感到愧疚,这说明了他政治上的幼稚与有勇无谋的性格。由此总结看来,项羽无所顾忌、无所畏惧的自由人格在那个战乱年代具有非常的力量和魅力,注定他会是一个英雄,但却成为不了一代帝王。
从视频中我思考了一些楚文化的特点:至死不屈,崇尚武力,无畏无惧。其中表现为:项羽英勇善战且杀敌无数,有气拔山河的盖世神力。但他临死都不屈服于刘邦的军队,也因为失败的战绩而不愿过河面对乡亲父老。
从“垓下之围”与“自刎乌江”这两个事件中我看到了美学意义下的悲剧美:在楚军面临绝境时,半夜刘邦军队唱起了项羽家乡的歌,他就认为家乡被刘邦占领了,便唱起了悲歌:“力拔山河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下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他认为他丢掉了一切都是命运的过错,与他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其实一些原因是因为他不懂得谋划不懂得反省,缺乏理性的能力。而悲剧命运是自由意志唯一的同路人,而项羽的自由意志只能注定他成为一个悲剧英雄。杜牧的《题乌江亭》写到项羽拒绝乌江亭长的邀请渡河,只因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诗中写到项羽需要设计一个复仇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包羞忍耻,按照项羽的性子他怎么可能会去做这个呢?只有刘邦可以。项羽就只有坦然接受命运,这充分体现了意志和命运的冲突。
项羽是这个时代塑造的英雄,也是这个时代没落的悲剧人物。他领导军队推翻了暴力的秦王朝,自称为西楚霸王,但最终却毁在刘邦手里。明明是有望登上皇位的人,却中了刘邦的圈套:怀疑亚父范增,被刘邦的军队所迷惑。被死死围在了江边,楚军败亡,项羽也在江边自刎。项羽是力拔山河的盖世英雄,但他的失败并不是偶然所为,而是他的有勇无谋等个人性格所造成的,成也一时,败也一时。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