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惆怅客
——读《活着》有感
余华的《活着》,很艰难,很戏剧,很惆怅。看完福贵的一生,脑海里突然闪过纳兰容若的“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我惆怅,因福贵惆怅,也觉得福贵惆怅。
小说中福贵的一生,应了农村里常说的先甜后苦,先苦后甜。从小衣食无忧的富贵少爷赌光了家产气死了爹,美人媳妇也伤心欲绝地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这是悲剧一生的开始,也似乎在告诫人们赌博需谨慎。让人气愤和无奈的是这一行径,让人欣慰的是福贵转性认真地犁田耕地安分守己了。安分的福贵获得了妻子的原谅,妻子主动带着儿女回了家,本以为能好好过日子,却不想出门为并重母亲请医生的福贵被抓了壮丁,两年的战场生活,与死亡擦肩而过,九死一生回到家,看到的是哑巴了的女儿和母亲的坟冢。在动荡的年代里,家人团聚或许是最大的幸福了吧,却不想儿子友庆积极献血却被无良的一生抽血抽死了,救了区长的女儿,区长却是当年同生共死的战友。好不容易哑巴女儿嫁了个工人,却产后大出血死了,老伴也因此离世,留下三辈的男人在一起过日子,女婿出意外死了,孙子吃豆子撑死了,最后的福贵拿着仅有的钱买了头将被宰杀的老牛一起度过余生。
整本书被死亡贯穿,不同于纳兰性德不被人理解的惆怅,福贵的惆怅在于这一生的几起几落。这使原本在动荡年代艰难岁月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而无论是富贵爹如厕时不小心撞粪桶而死,还是儿子女儿女婿的死亡,都使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看完整本书,才明白,活着为什么是这么的艰难。
看完《活着》才知道生命原来如此脆弱,才真正知道活在当下是多么重要,不盼将来不念过去,也许是最好的状态了吧。生活也许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就像爱让妓女背着自己去岳父面前晃悠的福贵,因为福贵与父亲决裂的家珍,在家里掀不开锅的时候去找敌对头借钱,去找亲爹讨米。看了这个,我也才明白为什么说,“说话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你永远不知道生活会把你逼到哪种境地,而你会像谁妥协。
还有设计赌赢了富贵家老宅的龙二在斗地主的时代被处死。这似乎让命运变得很有戏剧性,要是当时不赌输,彼时被处死的就会是福贵了。所以,到底该说赌输了是让福贵好还是不好呢?生活也许就是这样矛盾,这样让人惆怅,捉摸不定吧。
现在的人常常在调侃,“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看完《活着》我想说生活不止眼前的惆怅还有远方的惆怅,没有什么比在看到希望的火苗被无情的扑灭更让人惆怅和绝望的了,可即使绝望,也要坚持活着,艰难而惆怅的活着。
余华先生的这本书,让人看了感慨颇多,我甚至觉得他写的不是一个人连结的几代人的故事,而是一个人连结的一个时代几个时期的故事,这样的高度却压在那样一个瘦弱的福贵身上,由他一人来呈现。我常常感慨纳兰容若的生不逢时,但即使生不逢时也有许多的诗词作品,那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福贵何尝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呢,他虽生于那个时代,却从不放弃活,只是向着生的希望不停地努力地活。活的让人心酸又无奈,感慨又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