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熙熙攘攘,大半辈子

作者:李雨倩
主要内容

“一轮明月孤照,半生回忆到老

一刻清风含笑,半杯人间烦恼”

——导语

我的爷爷出生在湖北一个普通的家庭——母亲是大家闺秀,大字不识一个但是一直告诫我一定认真读书;家里还有大哥,就任于中国空军司令部,工作十分繁忙,他们对我爷爷的人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人生如同一杯清茶,回味的时候最为醇厚”

我不算是家里最聪明的孩子,但是最为勤奋。从小学开始成绩就处于班级上游水平,初中经常都名列年级的前茅,高中的时候就读于武汉最好的高中——武昌实验中学(现湖北武昌实验中学),但是高一高二却因为贪玩成绩一落千丈,从入校的前几名一下掉到了年级中下游,在那个年代老师对学生非常负责,于是在高二下学期,校长易仲英先生将我叫到了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开导了我并鼓励以中国科技大学为目标进行高三冲刺,让我的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高三一年沉下心来认真复习,最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

读大学的时候来到了北京,一个在南方生活了小半辈子的人突然来到了文化差异较大的北方,对于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饮食、文化、气候都是我所需要面临的问题。到北京的那一天,走下火车便看见了许久未见面的大哥,他担心我找不到去学校的路,所以还是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到了火车站接我,在路上我们聊了很多,他说现在中国的空军实力、工业基础与苏联(现为俄罗斯等国)、美国、英国等国都有不小的差异,始终不能挺直腰杆说话。这一番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了我现在读大学的意义何在,如果不能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那么我作为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走在国家科技前沿的年轻人,又和那些只会评头论足的“社会病人”有何区别呢?于是我心里定下了目标——大学期间一定好好读书,跟随大哥的脚步,为我们的社会做出小小的贡献。

大学毕业后来到了成都,就职于国防科工委第十研究院第十研究所(现中国电子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专攻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研究,。后来在单位里遇到了现在的夫人,于是在成都安了家,直到现在。

二、与文学不得不得说的二三事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科生,但是对于文学有着非常浓厚的爱好,大概与我的母亲是拖不了关系的。我的母亲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那个时候的大家闺秀都要熟读《增广贤文》、《三字经》这类的社会书籍,所以我的母亲从小就告诫我要好好读书。小学的时候,家住在长江边上,经常看到当地人所称的“江猪子”(武汉方言,代表江豚),其他的同龄人一般比较害怕,只有我十分好奇,为了一探究竟,我每天放学都不会直接回家而是坐在江边上观察它们,后来写的作文《观察“江猪子”》竟是获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使我对于文学创作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高中的时候,我和年级上其他三个同学一起创办了一份小报,名字叫做《战报》,主要记录学校里的学生生活以及学校里的新闻,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在出版了两期以后就被班主任叫停了,虽然对于我的创作事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我还是继续坚持着我的创作,大学的时候,我成为了学校广播站的编辑,工作量不大,我却沉醉其中。

后来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出差,留给创作的时间非常少,我还是会用随身的小本子记录下来我在国外的所见所闻,但大都是直言片语,零零星星地停留在纸张上。一直到了晚年的时候,我才又有了大把的时间来继续我的创作。2009年,夫人被查出患有肺癌,我们便搬去和儿子、儿媳和孙女一起同住,一是考虑到小区的生态环境比较好,对于夫人的呼吸道系统有着一定的帮助,二是距离夫人所就读的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比较近,可以经常同她去散散步。夫人会经常在散步的时候拉着手同我讲述她大学时的趣事,我通常会回家后,用电脑记录下这些瞬间,以后也可以用作怀念。夫人去世后,我消极了一段时间,儿子、儿媳担心我的状况,经常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我到成都周边的古镇散心,已经退休的我,没有其他打发时间的途径只有通过写作来排除心中的悲伤,后来我的写作就不限于简单的记录了,我开始学着写诗、写词,孙女看见我对于文学的热情日渐高涨,也是将自己的许多书籍送给了我并鼓励我尝试着发表一些文章,正巧之前的领导想要返聘我回去做指导,我于是开始和公司里的年轻人一起开始研究专利项目,后来也是将我们的文章发表在了一些学术周刊上面。

现在我完全退休后,也是一直陆陆续续创作着一些小文章,有时候觉得这篇文章写的还不错,便会通过邮箱的方式跟就读新闻专业的孙女一起讨论,她也会帮我修改一些文章里的小错误,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在大学期间,遇到了许多优秀的老师,令我最为敬佩的便是陈芳允先生。我在大学期间不是成绩最为突出的学生,但是因为我上课发言积极主动,陈先生便注意到了我,对我在课下提出的一些问题也是耐心解答,参加工作以后,我来到了成都,陈先生有一次路过成都,便提出要来看看我,当时我们整个工作小组在技术研发方面遭遇了瓶颈,陈先生当晚便一直与我讨论这些技术,例如信号调制与借调的问题,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对于我来说陈先生真正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陈先生2000年去世的时候我没能到场,这也成为了我至今最大的遗憾。

熙熙攘攘,爷爷的大半辈子已经走过。他说他这一生其实只是选择题,选择了中国科技大学,选择了留在成都,选择了坚持。回看人生,有着酸甜苦辣,却是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繁盛的春。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