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读书报告

作者:陈张为
主要内容

书名:《中国近代史》

作者:蒋延黻

读了蒋延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增进了我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给我建立一个完整的历史体系起了很大的帮助。

在总论中,蒋先生早已提出:日本、俄罗斯、土耳其这些国家都是通过变通思危进而改良政法使国家强大起来的,虽然他也肯定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但是在科学及政治局面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外国人,对此提出的多重疑问“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等等问题都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描绘出忧郁的基调“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对此,我认为,对中国近代史的深刻分析是对中国发展的一个总结教训,这对国家以后的富强民主道路是大有裨益的。

在第一章《剿夷与抚夷》中,作者分七个篇幅讲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贸易制度,分析中国没有在工业革命大航路发现后跟上世界步伐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对外邦交是极其失败的,自认为地大物博的愚昧官吏们不愿意打开经济大门,多次丧失和平外交的机会,甚至利用苛刻的通商制度来限制对外贸易,这样的结果当然导致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由此开始,从此打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清政府的顽固抵抗以及在外交、海关、法权方面的处置都极不合理,禁烟的一系列措施也是不甚合理,这一切的原因最终导致战争的开始,签订下耻辱的《南京条约》,战败后政府的麻木态度是让中国发展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其中林则徐的处事既让人感到可喜又感到可悲,勇敢禁烟给了外国人一记重重的一拳,英勇剿夷的民族英雄,但是对于政治改革却不敢表露心态,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是合情合理的,沉重的守旧思想以及对自身地位和名誉的影响导致官员们不敢轻举妄动发起改革,真是可悲又可气!在我看来,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远远大于偶然性,中国的经济以及军事早已落后于西洋人,而列强们经过工业革命也几度想要扩张经济实力,这样就想到地大物博又落后的中国,而在列强发展进程中又与中国的抵制产生诸多矛盾,为了各自的利益当然都互不相让,但是军事又不及人家,所以只能挨打后还忍气吞声。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丧权辱国的条约。依我看来,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当时必须面对的,新世界已经在向前发展,中国却始终停滞不前,所以改变是唯一的出路,如果国民能够及时醒悟,跟上时代的趋势,未来还是有希望的,蒋先生也认为,不平等条约带来的中国与西洋人的联系密切的状态不能确切的断然好坏“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然而,因为旧社会的沉重守旧风气以及愚昧贪污的官吏们的存在,使中国陷入一个“循环套”,“到了道光年间,法制有名无实,管理腐败,民生痛苦万分,道德已部分地失其维系力”。这样看来,中国想要在短期时间内进行新政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在第二章,蒋先生以“洪秀全与曾国藩”为题将二人在内忧外患的改革过程。

随后进入历史舞台的代表人物是洪秀全和曾国藩,洪秀全出身卑微,但是从小也受过一些教育,屡试不第后想利用西方的耶稣教来愚弄国民,进行农民起义,蒋先生也认为他的耶稣教是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只不过是为了控制国民思想打的一个幌子,利用底层民众的无知,在宗教思想上抓住民心,除了宗教,洪秀全还提倡种族革命,支持男女平权、还树立一个共产主义的愿景“有田共耕,有饭共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尽管提出的愿望很具体,但是他却从未将其实现,只能从正统掉落至流寇。与洪秀全对立的曾国藩则更能认清中国现实情况,倡导实践的曾国藩始终践行着他的所学所想,不像传统知识分子一样固执愚昧,弘扬孔孟之道、家族观念,从而能够收买湘军,他不同于洪秀全不切实际,他能够从实际出发,虚实结合,但他始终是有局限性的,尽管在中国内忧方面有所成就,但至于外患,却处处碰壁,他要救旧社会旧文化,官僚要和他捣乱,他要维持大清,但大清却排斥他。这是旧社会留下来的一个大诟病,革新的道路首先得打破旧思想,但是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革新又在黑暗的历史中退缩了。蒋先生敏锐的分析到“政治领袖原想一面避战,一面竭力以图自强”,不幸的是,时代不允许,国民、政府不支持,虽然革命家们有意识的醒悟到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始终不能进行彻底的改革。

接下来的章节写政治家们在中国企求自强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

恭亲王及文祥看到西洋军器和练兵方法的卓越性,又出乎意料地发现到洋人有一定的守信态度,因此认为“以夷器和夷法来对付夷人”是可行的,于是大力买进外国军器,求教练兵技术,在蒋先生看来,他们也算是有血性的人,能够在国家危难的情况下站出来做些事,确实需要一些勇气。在历史进程中更应该提到的重要人物是李鸿章,“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他对中国当时的阶段能够分析得透彻,他认定我国唯有学西洋的科学机械才能够生存,改革要从培养人才下手,他甚至想要和改变士大夫阶级们的人生观。改革过程,李鸿章认清了一点:军强国强、科学推进发展,因此大量的近现代学校、机构纷纷应运而生,似乎一切都是顺利的,然而甲午战争仓促的打响了,使变革不得不停滞,清政府难逃被列强瓜分的命运。但是从全局看来

曾国藩、李鸿章的革新在那个时期还是具有一定影响力,如果没有他们的大力推动,恐怕中国还要像在鸦片战争中沉沦几十年。依我看来,清政府被列强瓜分是逃避不了的结果,中国当时的社会结构注定要被列强欺负,即使改革家们做出一系列改革,但是始终只是少数个人,并不能将妄动的清政府士大夫带动,更不能抵抗得了慈禧太后的飞扬跋扈。随后,康有为、西太后、义和团又纷纷登上政治舞台,康有为的变法比前人更有针对性,抓住国人自古以来的思想中心——孔子,抓住皇帝来行新政,声势浩大的戊戌变法也给全国上下掀起一场改革风波,遗憾的是维新过程惨遭以西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反对,流干了六君子的鲜血。唯一值得可喜的是,顽固派也意识到时局的动荡,坚持与外国人对抗,但这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还是吃了《辛丑条约》的亏。蒋先生分析到,“到了十九世纪,与我们抗衡的是几个以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列强……同治初年由奕、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一则因为提案者对于西洋文化的认识根本有限,二则因为同治光绪年间的政治制度及时代精神不容许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前进。”这是深入了解的分析。

接下来粉墨登场的是孙中山,他也本是一介布衣,但通过青年时期的学习生活,他打下了革命的根基,不仅对中国文化卓有见解,对西洋情形及近代文化也有一定的认识,因此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是十分有科学性的蒋先生赞扬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革命方略无疑的是我民族唯一复兴的路径,我们不可一误再误了。”但是黑暗的时代总是使他几经跌倒,但先生没有放弃,反而越挫越勇,募捐打击清政府,组织同盟会,发动革命战争,终于将古老的帝国变为民国了,终于打到了清政府,这也是革命唯一的成绩,这就是著名的辛亥革命。然而,革命的成果又迅速惨遭窃取,袁世凯利用军权夺取政绩,最后却没有为国家做一件有益的事,反倒在死后引来军阀割据的地步,中山先生逝世后,我们一直在贯彻总理的遗教,希望为民族找到一条光明的出路。

蒋先生的著作到此戛然而止,但是这让我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近代化的道路艰辛且曲折,先人们的改革探索不免走了许多弯路,但是这一切都应该是必然的,每一次改革都具有它的时代意义,关键是有思变的决心,有爱国的热忱,只要肯探索,中国一定会更有光明的一天。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