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位在命运的齿轮里拼命挣扎的诗人,百度百科上寥寥几句就将他的人生概括,世人对他褒贬不一。
他的父辈是士族大家,但是在朝代更替中逐渐没落。在杜甫青年时代生活还是比较富足的,在他早期作品里充满着豪迈之气和自信,二十岁时他的漫游经历也为他当时的作品提供了许多创作的灵感。例如《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杜甫不畏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在历史的记录里,似乎每一位有成就的诗人仕途都不太顺利,杜甫也不例外。杜甫参加了玄宗召天下“通一艺者”考试。由于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而后他又经历了战乱,书中记载:安史乱起,颠沛流离。乱起之后,杜甫带着家小由奉先往白水,又由白水向陕北流亡。“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吃野果子、搭窝棚,杜甫和流亡的人民一起忍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在叛军冲破城门后,中原一片生灵涂炭,国家破灭,在这悲痛中杜甫写下来《春望》和《哀江头》等一系列作品表达自己内心的悲痛,其实这也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
除了他的爱国情怀外在他的后半生中更加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的现状,也让人感受到他深入骨髓的痛楚和对现实的无奈。
除了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以外,杜甫也有许多对爱人的思念之诗,在《北征》中描绘的是杜甫回家探亲的所见闻和感慨家困情形,曾如此写道:“妻子衣百结”、“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由此可看出杜甫妻子杨氏在杜甫不在家的时日生活极其困苦,而杜甫在《羌村三首》中曾如此写道:“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表明战乱中杨氏无时不在思念杜甫,两人得以相见,竟然以为是在做梦。其实也不难看出杜甫的痴心与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