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论羌族夬儒节

作者:宋媛
主要内容     

如果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那么民俗文化在其中一定占据了一席之地。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民俗根据其内容等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分类,民俗有个著名的三分法,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经济生活,其因国家地域学术背景等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划分。这一次我们小组进行民俗调研的是位于四川阿坝羌族自治州理县的一项祭祀活动,即夬儒节,又称祭山会,是羌族传统的祭拜大自然万物之神、祈祷来年吉祥平安的重要节日。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羌”,原是古代人们对居住在祖国西部游牧部落的一个泛称。羌族自称“尔玛”或“尔咩”,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族除一部分邻近藏族地区的信仰藏传佛教外,其余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即万物有灵、多神信仰和祖先崇拜。神灵均以白石(白色石英石)为象征,被敬奉于山中、林地、屋顶和室内。其民间乐器主要有羌笛、口弦、唢呐、锣、钹、响盘(铜铃)、羊皮鼓、指铃、肩铃等。羌族舞蹈主要分为自娱性舞蹈、祭祀性。祭祀性舞蹈主要指羊皮鼓舞和铠甲舞。羊皮鼓舞是一种带有古老历史沉淀的舞蹈,跳者以释比为主,在庄严的宗教祭祀活动中进行,以达到敬神、消灾、避难、祈福的目的。夬儒节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夬儒节是理县蒲溪乡独有的节日。祭祀开始时,人们在释古的带领下,羌民们敲起羊皮鼓,烧起香柏枝、蜡、纸钱,敬上美酒,宰牛杀羊,祭祀神灵,人们共同祭拜大自然万物之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结束会有节目表演,其重点节目为释比戏,在夬儒节上表演的羌族释比戏,羌语名为“刮浦日”,其功能则是在纷繁多样的传统祭祀庆典活动中,让每一个羌人个体皆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和遵从由“神”所引导的社会道德体系。夬儒节是羌族人民独有的节日,在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文化习俗,但“文化”总是避免不了传承与创新,不传承就会消失,而不创新就会被淘汰,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该如何去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又如何将其被大众所熟知?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传统民俗得以传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形闭塞,笼居在里面的土著很难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新的民俗进不去,老的民俗革不新;地理环境稳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与之相适应,无需对原来的风俗习惯进行更改。往大了说,无非就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往小了说,就是羌族夬儒节该如何进行传承与创新。关于这一点,我有如下几个建议。1.首先我们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俗话说入乡随俗,尊重当地文化是一个公民应有的素质。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和精神纽带。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才能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在不改变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元素。文化需要发展也需要继承,就拿夬儒节来说,3.政府宣传与政策保障。4.推出文化产品。5.加强教育,灌输意识。社会越来越开明越来越包容,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太多人,静不下心研究,也没有时间去沉淀,这是个信息飞速增长且娱乐至上的年代,人们喜欢新鲜的刺激,但是,我们要明白,鼓励创新并不等于允许乱造一气,对于传统民俗的创新,我们也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