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原名《初次印象》,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毛姆将其列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而在上世纪后期,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认为:最近一百多年以来,“美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文学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几乎影响了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
这本书主要以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男主人公达西的感情纠葛为主线,围绕描写了四段姻缘。乡绅贝内特先生有五个女儿,美丽温柔的简,聪明的伊丽莎白,呆板陈腐的玛丽,放纵的莉迪亚和幼稚盲从的基蒂,由于没有儿子,贝内特先生的财产具有限定继承权,要由侄子柯林斯先生继承,而他的五个女儿只有五千英镑,这对贝内特太太来说无疑不是个什么好消息,贝内特太太一生致力于将五个女儿嫁出去,而随着内塞菲尔德庄园宾利先生及好友达西到来,几个青年人的相遇,故事也由此开展。
从本书的四段姻缘来说,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恋可以说是最为美好的,尽管在现实中,夹杂着资产阶级的傲慢,道听途说的偏见和各种实际和财富的考量,但这种地位差距影响却并未阻拦两人心灵的相交。我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爱应如达西,不浮华,不张扬,踏踏实实,冷酷的外表,却拥有一颗融化冰雪的心;爱应如伊丽莎白,不迁就,不功利,有傲慢,有偏见,但揭开真相,抛出一切,仍愿为爱奋不顾身。”开始的确伊丽莎白因为达西的傲慢与威科姆的谗言对达西厌恶至极,她说:要是他没有触犯我的骄傲,我也很容易原谅他的骄傲。因此在达西第一次向她求婚时,她是极其惊诧羞恼的,但达西先生,在吐露自己内心爱慕之情的同时,傲慢之意也毫不逊色,在达西看来的屈尊降贵,只是对伊丽莎白自尊的践踏,第一次求婚无疾而终,唯有达西后来的信解开了一切误会。文中对伊丽莎白的心理描写极其细腻,“一次次地嚷叫:一定是假的!这不可能!这是弥天大谎!”利用说话的语言声调使伊丽莎白的形象鲜明生动。后来伊丽莎白对达西的观感的一系列转变,这位聪敏的小姐不再仅仅是奥斯汀笔下的简单人物,她独立智慧自尊却也有普通人一样的虚荣心,她生性乐观却也会心生烦恼,她虽傲慢偏执却又坦诚干脆。达西先生虽然开始因为门第阶级等等高高在上,他可能不善言辞,但对伊丽莎白热烈的爱改变了这个贵公子,从第一次徘徊不定激动表白到第二次镇定回应,“多幸亏遇见你,让我明白了我的傲慢无礼,幸好你的拒绝让我及时觉醒。”
关于简和宾利的相爱,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他们相遇相识相知相爱,两个同样温和大方的绅士小姐;但总觉得他们的性格似乎又太过软绵,我欣赏简的宽容善良,她可以以美好对待这个世界,即使误会爱情出现了不当,她也始终是那个善良的贝内特小姐,宾利先生也待人有礼真诚,但他轻易地在姐妹好友的影响下动摇了初衷,与伊丽莎白的感情相比,他们说跌宕又太过平淡,说平淡又略显曲折。但最终他们还是收获了这份真挚的感情。然后说莉迪亚和威科姆之间,我是很搞不懂莉迪亚的,如果说她生性放纵,喜好受人追捧,但同时她又不计后果的与威科姆私奔,我不觉得她是为了爱情,或者说她真的与威科姆陷入了爱情的泥沼,威科姆是个很明显的花心浪子,尽管他有着足以迷惑外人的优雅外表,但当莉迪亚认为他为了她收敛了所有,全心爱上了她,这完全满足了她的虚荣心。他们的爱情建立在华丽的外表,虚华的世俗上,如果没有达西先生收拾残局,很容易想象最后他们会面临着什么。如夏洛蒂和柯林斯,他们是当时典型的物质条件下的婚姻,这是一场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婚后的生活看似平凡无奇,柴米油盐酱醋茶,唯独没有爱情的土壤,这很符合当时夏洛蒂对她的婚姻状况的期待了,可然后呢,在没有任何可以值得称道的地方了。
之前写到上面就停止了,但还是忍不住想给它一个结尾。或许我们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对爱情的天真期盼,童话般的爱情的确难以在现实生活中重现,但纯粹的心灵不应被物欲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