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早期哲学思想对比
中西思想就现在的状况来看,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实在人类长时间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时间使得这种差异越来越大。其源头很难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就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其实这种差异已经显现了出来。
古希腊时期是西方哲学的发源时期,究其原因,是因为古希腊人喜欢思考,且热爱思考,并在社会形成了一种关于思考的热潮,这种影响是深远的。苏格拉底对于这种情况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对于思考十分重视,且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结果并不重要,他认为只要努力思考,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这种对于思考的重视对于他的学生,可以说是有很大的启发价值的,对于之后很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法,与大体的方向。他的学生柏拉图很好的继承了这一点,他对于现实世界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套“镜子论”。这一理论主要说,人们生活的世界并不是完美的世界,还存在另一个完美的世界与这个世界相对照,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东西,在另一个世界一定存在,并由此提出文学艺术是“影子的影子”。他的这一观点对于后来的影响还是有的,就拿文学理论来说,他的这一观点对于“再现论”的最初的形态,经过了一系列发展与不同的学者的完善后,才有了后来的“再现论”。至于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他对于理性与思考的重视,也是丝毫不亚于他的老师的。他提出了“三段论”,选择一个大前提,再选择一个小前提,最后得出结果,当然首先要保证两个前提的正确性,之后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这种理论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思考方式的总结,对于后来的影响是很广泛的,在现代数学上依然可以看到它,对于逻辑学,它更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思考对于后来的影响,在这些反面都可以明显看得到。
简而言之,古希腊提倡思考,用思考的方式去探索真理,这种方式对后来的西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至于近现代西方对于理性与思考的重视,由此可窥一二。
不同于西方,中国早期也出现了思想家,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涌现了很多的思想家,跟有各自的主张。儒家、法家、道家是其中的代表,其中儒家思想对于后来的影响最为广泛,成为统治了思想的主流。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仁”这一思想小至人与人,大至国与国之间,都是通用的,主要指一种和谐,必要时退一步达到这种和谐状态是最好的选择。儒家思想重视伦理,主张一切要有规范,需要遵循一种规则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孔子一身门徒三千,主张分类教学,与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某种相似之处。道家的思想更看重自然,主张顺天行事,与自然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同时认为存在某种抽象的“道”来作为万物之源,可以是一切的事物,都囊括在这一个字之中。这一点与柏拉图的“Idea”又存在了一定的相同之处。
中国春秋时期已经涌现了许多的思想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在很多的反面与古希腊之间有一定的形同之处,但是差异也是很明显的。中古春秋时期诸侯割据,虽然产生了思想,但是大多是士大夫对于政治上还是有一定的追求的,这就使得他们的思想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政治的影响。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更多的是思考宇宙、人类,相对于中国他们更重视思考的理性,城邦以及较为民主的政治,为他们的思考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这种较小的差异的产生,像是裂隙,之后越来越大,以至于撕扯成为不完全相同的两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西方之间的差异另一个较为明显的分界点,在西方的17世纪的科学革命。这场科学革命对于传统的思想进行了否定,否定了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宇宙观,这种否定对于基督教徒来说也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使得人们对于古典产生了一定的怀疑。而对于中国来说,17世纪的中国还是处于明朝的统治中,朱元璋对于思想上的专制从但是产生的“台阁体”便可以感受一二,在这种思想极度专制的情况下,思想上的进步自然是缓慢的,科学技术即使出现,也是以统治者想要的面目出现,终究只是小众的一方面,不会影响到当时的大多数人。西方对于理性的重视是有一定的传统的,科学革命之后,这种理性的思想的影响更为深广,在对于学术研究的方面,更是重视数据与科学。中国在这方面就要薄弱很多,其中政治因素不可忽视,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导致这两者之间的差异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地域还有生活环境之类的,细小的差异经过了常年累月的变迁,都会造成现在这种文化异彩纷呈的局面,也成就了人类光辉灿烂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