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乐山,古称嘉州,是一座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城市,乐山豆腐脑则是四川乐山特色风味小吃之一。乐山豆腐脑作为一道令人赞不绝口的美食之外,亦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是一种挣扎的状态,有些还尚存价值被继承与发掘,但有些已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载体,是联系过去与未来的时空桥梁,我们必须意识到的是,在如今时代剧烈变迁之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介于课程需求,我与同伴选择了乐山豆腐脑作为民俗调研对象,也将从乐山豆腐脑为例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键词:乐山豆腐脑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保护
正文:
有《故都食物百咏》中称:“豆腐新鲜卤汁肥,一瓯隽味趁朝晖,分明细嫩真同脑,食罢居然鼓腹旧。”古书中不少能看见对豆腐脑美味的赞赏和记载,也因其味之鲜美,如今也略有名声,成为乐山标志性的本土美食。
关于其现状,乐山这座城市实则离成都市区并不远,加之“乐山大佛”的名气,和如今交通发达便利的程度,发展其实较好,川内群众且不谈,若是爱旅游人士对其必然略有耳闻。
我们较之其他小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族传统工艺之一的杭绣,如中国冷兵器史上制作工艺极为复杂的工艺——制弓;如分布中国大江南北品种繁多的手工艺——陶瓷及木雕,包括代表着中国之红的手工品——中国结;亦是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从小被我们所接触的剪纸工艺。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标志和代表,其重要性不亚于“四大发明”的意义代表性。但如今面临这被数字化占据的新兴时代,这些传统技艺,乃至另一些我们鲜为接触和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淡于我们的视野并走向消失殆尽的地步。于我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继承和保护它们。
首先,从时效性来讲,我们应采取一些紧急措施加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阶段保护,如收集并记载其文献,将之存档收藏,作以保护宝贵文化的手段。就如乐山豆腐脑,论其起源,如今我们在百度百科上也难以查询到完整的资料,单单了解到一个关于其发展起来的民间小故事。由此得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从文献资料上及时的收集且保存起来,才能让民众对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其次,从长久性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做到“被人知晓”。进一步的应该是“发展”和“继承”,那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注重保护。
第一,文化的继承重在“继承”二字。一个技艺或传统的传承必有传承人,当传承之人将文化继承好了,才能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并将其发扬光大。如乐山豆腐脑分类品种之一—牛华豆腐脑,也是本次调研主要针对调查的主体,此店位于市区新村街口子上,名为“府街眼镜豆腐脑”,其老板便是“牛华牛肉豆腐脑”手艺的传承人,我们所采访到的先生则是老板的首席徒弟。它们独特的手艺和做法让这家充满本土气息的老店一直蓬客满座且名声大噪。再看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都有各自的独特之道,而这些细枝末节是在文字上无法被详述至尽的,所以“继承人”的地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
第二,任何事的推广和发展都少不了政府的支持,当国家有详细的战略政策对群众发之号令时,这件事不但有了合法性,更有了鼓舞人心去做去坚持的底气,乐山豆腐脑虽没有政府明文规定的推崇,但因其自身的美味和风味优势,获得了民众的心和不同凡响的支持,且国家正推崇旅游业的大力发展,而乐山豆腐脑的名声大噪离不开乐山这座旅游城市的日益发展的原因。我们了解到,于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5]18号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我们能非常轻易地看到,在那之后,我们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发掘,继承,保护有了鲜明的加强与重视的改变,所以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实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
第三,也是我认为最迎娶实施的一步,即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利用新媒体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如本篇文章一开始所说的那样,如今社会发展迅速,时代日益变迁,如今是大数据时代,但这并不一定与传统相抵触,我们可以找到其中的关联点,将“新”与“旧”相结合并发展广大起来。如运用网络,在线上创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憾的公众号,博客,微博,通过新媒体的摄影摄像技术,通过照片,视频,直播等方式将文化相关内容传播出去,而“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节目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们这次外出调研作演讲与视频也是一个小的例子,将新媒体利用起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有显著的成效。
综上所诉,正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之眼,文化之标志,我们必须对其保护加以重视,并实施相应的一系列措施。不管是紧急的资料保护,还是为长久发展考虑的政策保护和与当代社会时代相结合的新媒体相关措施,都是由小见大,积石成路,积水成河,需要个人和团体一起坚持从小事做起的各种措施。
以上仅个人只见,谈之尚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用的心,做的事都将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