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原版名称为《YOKAI》,出自日本作家小松和彦,译者宋衡,是千面日本系列图书之一。如书名,这本书围绕“妖怪”这个主题讲述关于它的故事、典故,配有相应的图文,插画甚多,都出自大师之手,实为艺术品。
妖怪在日本独特的精神与氛围中形成,承载着民间文化的内核,是千变万化的人性缩影。日本人在漫长的文化历史中,积累形成了如此这般的“妖怪文化”。
所谓“妖怪”,于百度百科中的词条来解释,指的便是除人类和神以外存在于天地中的超自然生命,即由于认知限制,人们暂时难以以科学解释的现象或事物;研究这方面的学问,称之为妖怪学,包含在民俗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语言社会学等学科研究里,虽不属于独自发展的学问,亦是一门有系统的学说。而日本的“妖怪”及其“妖怪文化”亦可这样理解。作者小松和彦则是通过大量的绘画作品和通俗的语言让读者对其有一个简单且直观的认识,以“妖怪主题绘画展览”的形式呈现,带领大家在书中感受日本的妖怪文化。
于小松和彦解释妖怪文化,即源于人们对不合理的、令人不安和恐惧的现象或事物所作的解释说明。如:为什么会打雷?为什么瘟疫会传染?妖怪的存在让这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有了解释。在那科学尚且不发达的年代,日本人很早就开始尝试将原本不可见的妖怪形象化,打雷的妖怪是这样一副模样,散播瘟疫的妖怪则是那样一副嘴脸,于是有了大量的妖怪画作问世,期间还创作了诸多以妖怪为主题的传统文艺作品,脍炙人口的如:歌川国芳之作——相马旧王城;葛饰北斋之作——百鬼物语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妖怪的形象非但没有统一,反而逐渐多元化,妖怪的名字越来越多,妖怪主题绘画的创作和欣赏也变成一种爱好和乐趣,比如中国国内也能耳熟能详的:河童、天狗、山姥、雪女等,在本书中也有相应的插图呈现。
根据本书的结构,我姑且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妖怪典故,即第一至四章的内容,“妖怪出现!”、“妖怪们的盛宴”、“战斗吧!”、“妖怪散去!”,这些都是根据时间顺序,从“妖怪”这个词出现起到人们与这种文化的交织来进行典型的介绍;第二部分为妖怪事典,也即为第五章的内容,作者在其中详细的介绍了几个较为典范的妖怪,即:河童、鬼、天狗、山姥和山男、幽灵、种类繁多的妖怪、以及付丧神,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或绘画名作,在这一章你能惊奇的发现,原来在我们口中常道的鬼怪,不仅仅指“鬼”,还有“幽灵”等其他种类;第三部分为名画家及其作品,即第六至最终章的内容,作者按年份和关系逐一介绍了“北斋、国芳、芳年、石燕、晓斋、芳几、鸿山”这几位有名的日本画家及其他们的著作,最后附有几张“百鬼”图,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妖怪,千奇百怪,群妖竞艳。
阅读这本书,你不仅会有视觉上的冲击,也会被那丰富色彩的图文所吸引,关于“妖怪文化”,你能惊叹原来这其中也有不少学问需要你去发掘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