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英雄的死去——评《亮剑》

作者:于恒建
主要内容     

英雄的死去——评《亮剑》

摘要:《亮剑》作为一本军事小说塑造了无数的人物。而作为《亮剑》的英雄主角李云龙在书中是一个集合了不同矛盾的集合体。神机妙算而又冥顽不灵,大义柔情而又自私狭隘。而在战争年代之后,这些让他成为英雄的特质却又导致了他的死亡。

关键词:《亮剑》小说、英雄、悲剧

人类历史都崇拜英雄。不同时代塑造和欣赏英雄形象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都有共性和差异。而都梁的当代长篇小说《亮剑》的英雄主角李云龙,李云龙如同英雄从“神坛”走下人间,然而,战场上顶天立地的英雄没有奉送生命而在非战争局势中被毁灭,演示了一出英雄的悲剧。

一、英雄的诞生

“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这段话在小说中被李云龙在不同场合下无数次的提起。这段话可以说是亮剑精神的最好解释,而说出这段话的李云龙就是这样一个孤胆英雄。“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怕以患,可使据危”[1]。李云龙就是如此“轻难”,并且主动“据危”。小说前期描绘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战役如:赵家峪偷袭战,李楚联手智袭“聚仙楼”,勇赴楚设鸿门宴,徐州赵庄争夺战,单刀赴会端匪窝,李楚潘塘小镇殊死战等战斗,即使伤亡惨重,也是打胜仗,无不体现李云龙的勇敢机智的性格和才能,简直就是“战神”。前期的李云龙我个人感觉就像刚横空出世的少年项羽,勇猛无比,对死亡充满着蔑视。勇敢战斗,带给李云龙兴奋、痛快和成就感,体现自我实现的价值;死,李云龙的脑子里好象没有这个概念。

李云龙的勇猛又不同于吕布那般的匹夫之勇,日军山本一木偷袭赵家峪,预料李云龙不可能正面突围,即使正面突围也不敌他的特工队员的勇猛精干,所以重点布置兵力在背后,攀悬崖而上。而李云龙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偏从正面突围而去。李云龙与楚云飞以及各自所带一个警卫员,共4人闯入日本宪兵队长平田一郎包了用来过生日的“聚仙楼”,4人装扮成赴宴日军,只靠手枪快速射击,使守备县城的日军和伪军几乎所有的军官都在这次袭击中丧生。李云龙勇赴楚设“鸿门宴”,当李云龙不愿意投靠楚云飞时,楚云飞表示要“留住”(强制)李云龙,李云龙和警卫员毅然亮出预先捆绑在自己周身的炸药,表示同归于尽的勇敢和机智。

前期的一系列战役无疑都将李云龙的骁勇善战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而作者的笔下的李云龙又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我们意识里的英雄是完美无暇的,既有强大的实力内心又要像圣人那样普世救众。而李云龙不是这样的人,他有各种的毛病,不听指挥,说话粗鲁,甚至有几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无赖。但是这些古怪的性格习惯,却又正是李云龙这个角色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更像一个可能会真正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英雄,而非作为一个人用上帝视角来看待问题。小说至此成功地塑造了一名平易近人英雄形象。

二、英雄的毁灭

在小说后半段,解放战争结束了李云龙作为新中国的将领之一受到了高规格的嘉奖。通常来讲,主角英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就会迎来一个美好的结局。而李云龙偏偏是一个有人性的缺点的不完美英雄,李云龙的在人生的巅峰过后便是直接向下俯冲。李云龙无组织纪律,三次违反军规,三次被降职,他的反叛、逆向思维、颠覆性秉性在战乱频繁的战争年代被骁勇善战、战无不胜的光环所取代,随着和平时代的到来,那些“离经叛道”的特点愈加突显,他的政治观点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权力话语南辕北辙,他因刚正不阿的个性而成了那个时代“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他坚定了一生的信条“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最终葬送了他的生命,他的最后一次亮剑竟是他浴血奋战九死一生换来和平环境下的人民暴动。分享和平阳光二十年的人民群众,并没有睁开“雪亮的眼睛”,而是被狂热、愚昧蒙住了双眼,参与残害李云龙等革命老干部的活动。他们声讨李云龙是“刽子手”,而他的英雄光环这一次没有再救到他。

战争时期李云龙如此刚烈、专横,没有变成罪犯,根本在于代表八路军经常打胜仗,即使一次一次被降职,也能一次一次将功补过,能够功过相抵,李云龙就满足、高兴得大笑“哈哈哈”,又赚到了继续战斗的本钱。李云龙就因为几乎没有打过败仗,表现出出众的才华,形成“老子丢不起人”显赫的名声,成为特定历史环境和现实环境的伟大人物、威震军事史的英雄。而到了和平年代李云龙还是奉行着他的老一套行事准则——快意恩仇,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他能拿什么将功补过呢?

李云龙能力强,也特别爱表现好强,这样自信就滑向自负,因为好强型性格的人总是自我估计过高,容易唯我独尊,因而也难免自陷孤立。他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人或事,总是不加掩饰的直接指出。和平年代的政治环境所需要的政治智慧也被李云龙所不齿,最后赵刚在文化大革命挨整而自杀,李云龙的精神殿堂顿时崩溃,“惨痛的哀嚎,犹如受伤的野兽”,侠骨直肠,涌流深刻的战友生死情。1960年物质缺乏,许多地方饿死人。军人连将军都被减少月粮食供应。无亲无家的保姆张妈不想连累李云龙一家,宁可不吃饭等死,李云龙夫妻最后用下跪的办法哀求张妈吃饭。解放11年后,革命老区人民不但没过上好日子,反而大批的被饿死,李云龙为此哽咽了。

而李云龙对命运的忧思和抗争。他的复杂性格的矛盾统一,遇到颠倒是非的年代,他的缺陷被无情地扩大化,如果不是梁山分队劫法场似抢出他,他连自杀的机会也不容易得到,当时他能够在自己的家里自杀就是维护军人尊严、坚持大义精神最好的结局。最后小说中李云龙以开枪自杀亲自杀掉了这个英雄。英雄在自己争取到的和平年代轰然倒塌,充满着黑色幽默。他的悲剧既是性格悲剧又是社会悲剧,既让人仰慕,又让人悲鸣,既让人奋进又让人惊惧。就如同西游记的孙大圣取得西经后,顶着斗战胜佛的名号,一夜之间从魔变成了佛。但是仔细去想孙悟空真的能适应作为一个佛的人生吗?《亮剑》中的李云龙就像那孙悟空一样,因功业成佛。但李云龙的悲剧就在于他的个性不允许他虚伪的过着那种被神化的生活,最后不得不为了保全自己的信仰而惨烈的死去。

参考文献:[1]鬼谷子著,李振华主编.鬼谷子[O].北京:远方出版社,2005.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