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电影《时时刻刻》的叙事艺术

作者:曹依伦
主要内容     

摘要:史蒂芬·戴德利执导的电影《时时刻刻》是由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该电影将不同时间、空间里的三位女性一天中的异常心理和不安举动置于同一屏幕上,彰显了她们对生死和自由等生活常态的质疑。上映至今,广受好评。《时时刻刻》不仅以耐人寻味的当代性主旨吸引了大量观影者,还以超越传统叙事模式的影视技巧为后来的影视作品提供参考。本文将从非线性叙事、蒙太奇、重复叙事等艺术角度来探析电影《时时刻刻》的独特叙事艺术。

关键词:《时时刻刻》;非线性叙事;蒙太奇;重复叙事

史蒂芬·戴德利执导的电影《时时刻刻》是由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该小说曾荣获美国普利策文学奖。这部小说在叙事安排上别出心裁,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为线索,将三个不同时代的女人并置于同一时间维度里,讲述了她们一天的生活。三位女主人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地点,有着不同的社会经历及生活背景。一位是以弗吉尼亚·伍尔夫为原型的作家本人,一位是与伍尔夫作品中《达洛维夫人》女主人公同名的克莱丽莎,另一位则是小说《达洛维夫人》的读者——布朗夫人。三位毫不相关的女主人公通过《达洛维夫人》紧密地联系起来。

一、电影《时时刻刻》的非线性叙事

电影《时时刻刻》展现了三位敏感女性在各异的时空背景下,生活存在着一定的悬殊但又有诸多吻合之处。这样的导向设置决定了电影的叙事结构不能模仿传统观念中一直沿袭的线性结构。为了把相异的人物、情节融入到同一动态主题中,《时时刻刻》选择了巧用非线性叙事手法。这种叙事模式创新了传统的时空条件跟随电影情节发展而变化的叙事风格,为时空自由转移提供了理论指导的平台。但《时时刻刻》并没有因时空的错乱而破坏情节的发展,反之,在《时时刻刻》的非线性叙事结构中始终贯穿着一根线,这根线使得电影情节跟随时空的自然转换而有序地变动,即上文提及的“达洛维夫人”一词。另外,非线性的叙事在影片中营造了一种“破碎化”的美感,使得影片本身淡化了“破碎”的时空因素,而将矛盾冲突点集中在影片的情节和主旨层面,使电影《时时刻刻》散发出一种独具魅力的叙事风格。【1】

(一)平行叙事

在电影《时时刻刻》中,在描写三位主人公各自的一生时,并没有依据自然的故事时间来详述她们一生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各种故事,而是只选取了她们生命中平凡的一天,采用平行叙事的策略,同时讲述她们这一天中各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件。从弗吉尼亚·伍尔夫起床的那一幕开始,她拒绝吃早餐,不想与女仆打交道,关上房间的门,开始在座椅上酝酿《达洛维夫人》的第一句话该如何写。接着,场景切换到克拉丽莎起床的那一刻,她拉开窗帘,冬日的早晨阳光明媚,她决定自己亲自去买花。继而,镜头切换到布朗夫人的房间,她坐在床上,拿起枕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书《达洛维夫人》开始阅读。叙事的一开始就出现三处场景切换属于一种平行叙事的手法。

(二)顺序叙事

但从整体上看,作者采用的又是顺序叙述。从清晨到傍晚,事件条理清晰,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难度。作者的意图是以一天写一生,以小见大,因此,叙事时间的高度浓缩展现了作者的高超写作技巧。在这极其普通的一天里,她们都为各自的亲人或密友筹划着一次庆祝。弗吉尼亚·伍尔夫等待着姐姐的拜访,而她的姐姐是伍尔夫最依赖和信任的人;克拉丽莎则忙于为理查德新书大获成功准备一个庆祝晚宴,清晨她就开始买花布置房间。她喜欢理查德。自他染上艾滋病以来,她亲自照顾他十多年,并不觉得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热爱生活,只要理查德好好吃药,好好地活着,她的生活似乎就会很美好;布朗夫人记起来今天是老公的生日,她想亲自为他做一个生日蛋糕,感谢他对自己细心的呵护。接着,时间进入中午。伍尔夫的姐姐同她的孩子提前到达。经历过短暂的相聚之后,姐姐还是得回到伦敦,伍尔夫内心难以割舍,想要一同前往。在姐姐离开之后,她避开丈夫,一个人来到火车站,打算偷偷前往伦敦,去过自由的生活,结果还是被丈夫劝说回家。下午当克拉丽莎去公寓接理查德时,他根本什么都没有准备。房间所有的窗子都开着,他穿着睡袍坐在窗户上,呼吸着寒冷的空气瑟瑟发抖。他告诉克拉丽莎,没有人像他们一样快乐,晚宴他去不了了,接着倒向窗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布朗夫人的蛋糕做得很糟糕,正在她气愤难过之时,邻居基蒂过来请她帮忙照看小狗,她自己要去做一个肿瘤手术。在基蒂离开之后,布朗夫人的心情再也无法平复,她倒掉蛋糕,开车将儿子送到拉奇太太那里,独自一人来到了旅馆,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最终想到责任、腹中的胎儿和爱她的老公,她出来了。接着,儿子回到家,她重新给老公做了一个蛋糕,一切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经过梳理,整个故事的三条主线已经十分清晰。就是将三位女主人公的一天切分成不同时段,选取这一天的重要事件按顺序同时进行叙述,最后烘托出相同的主题。这种叙述技巧相比于分别叙述三条完整的故事主线,内容显得更丰富,情结更精彩,阅读更富乐趣。平行叙述的同时也对比三个人的人生过程,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电影《时时刻刻》中的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时时刻刻》以时间、空间的交叉叙事结构,突破了普通电影惯常的叙事模式。该影片不再只顾及一条时空线索,而是将三条有着若隐若现联系的时空线索结合,婉转诉说三位女性在一天内的所作所为。影片中的套层时空结构并非毫无章法地随意实践,而是在蒙太奇的自然剪辑下达到三个时空分离的成效。【2】独属于三个女性的不同时空背景,在平行蒙太奇的剪辑作用下实现了一体化。另一方面,三位女性的思想和行为在套层时空结构中呈现出对比性和相异性,这使得观影者在跳跃性的镜头运转进程中,抓住了三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差异,为受众提供另一维度的观影感受。蒙太奇的剪辑艺术为影视造型在套层时空内的形象碰撞提供机遇。

三、电影《时时刻刻》的重复叙事手法

《时时刻刻》还接纳传统表现形式中的重复叙事手法来突出影片中的特殊造型、时间和主旨。影片中始终有一些造型反复映于屏幕,还有一些语言和情节的重复。这些符合观众接受意识的重复叙事为影片主题的揭露埋下伏笔,也实现了各种叙事方法的联合、呼应,即“重复既是对小说平行叙事及电影蒙太奇的回应,又致力于以差异性再现”。【3】

鲜花

镜头自如地在三位女士周围的三种不同的花之间来回切换,刚开始是2001年的克拉丽萨发现并扔掉了枯萎的花,接着1951年劳拉的丈夫丹重新摆上黄色的鲜花,然后1923年伍尔芙家中仆人摆上紫蓝色的花,最后克拉丽萨出门买了花。一系列“花”的造型艺术给影片带来莫名的悬疑感,牵动着观影者的神经。花给人一种柔性的美感,一如柔情满肠的女性,花的枯萎则象征克拉丽萨及其他两位女性主人公开始意识到现行生活的压抑性,而重获新花则象征着三位女性企图改变人生的心态。电影镜头时刻凸显花的踪影,表明了三位女性自我改变的坚定决心。

流水

影片的开头和末端中伍尔芙自尽的流水,克拉丽萨因情绪失控而激起水槽里的水,劳拉在宾馆睡梦中的潮水。影片中不同时空里的水意味着死亡、包容或是悲悯,都是《时时刻刻》最有象征性的造型。

(三)同性恋

同性之吻也发生在三个女主人公身上,伍尔夫亲吻的是自己的姐姐,克拉丽莎亲吻了生活伴侣萨莉,布朗夫人亲吻的是邻居基蒂。这三个女人都有异性爱人,但这并不影响她们对同性的爱,这种爱深埋在心

底,很少有人能突破世俗的牢笼,大胆将同性之爱表达出来。但从她们生活的年代来看,同性之爱的表达在日益公开化。20世纪20年代,伍尔夫对姐姐的爱几乎是不为人知的,社会舆论压力最大,在看到伍尔夫亲吻自己的姐姐时,女仆内利的眼光带着惊恐与鄙视。到了40年代,布朗夫人当着儿子的面亲吻了邻居,丝毫不感到别扭。到90年代时,克拉丽莎已经公开和同性伴侣萨莉生活了18年,并且借精生了女儿,同萨莉一起将她抚养长大。社会对于这样的家庭组合已经不再惊奇,给予她们开放的生存空间,这也表明了西方世界思想的开放历程,社会对同性恋愈来愈宽容的态度。

死亡

影片中重复出现的死亡可谓大相径庭,其死亡之人、方式、情景各不相同。虽然影片在重复叙事死亡时给予死亡不同的表现形态,但死亡的寓意似乎早已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之处,即环绕在三位女性身边的死亡都以残酷的面目昭示着人生的苦痛不堪,也是三位独立意识萌发的女性在重新审视世界后,对自身、家庭、世界的绝望之心的体现。重复性的死亡除了对电影的主旨有所暗示之外,也自然地解释了叙事发展中有欠理解的部分,促进了影片叙事艺术和主旨的共同发展。

语言——“达洛维夫人说,她要自己去买花。”

影片中先是伍尔芙构思其小说《达洛维夫人》时,脱口而出的“达洛维夫人说,她要自己去买花”,接着镜头闪转至1951年,劳拉在阅读《达洛维夫人》时,开口道“达洛维夫人说,她要自己去买花”,最后克拉丽萨对其同居者说“萨利,我要自己去买花”。至此,电影的叙事进行得有条不紊,叙事的发展也摆脱了时空交错所造成的视野混乱,一切的叙事进展都在情理之中也都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整体化的形态空间。

四、结语

影片《时时刻刻》运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果、蒙太奇手法、重复叙事等精湛艺术手法,搭建起小说与电影间跨学科的桥梁,展示了影视艺术叙事风采,而且以跨时空的人物、情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20世纪女性主义发展历程、女性在男权中心的心理困境和最终出路,更渗透着对跨越国度、时间、文化领域的存在主义思想,实实在在是电影史上一部难得的佳作,值得后人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戴·波德威尔.艺术电影的叙事[J].世界电影,2000(6).

【2】明明.跨越性盛宴———电影《时时刻刻》艺术魅力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89-192.

【3】朱旭晨.跨越时空的谋合与约见———解读电影《时时刻刻》[J].文学艺术研究,2009(2):180.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