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者:刘晓慧
主要内容

这是一位平凡又普通的农民,现年75岁。

前言:让我把回忆当晚餐,吞下了这些年的酸。

“那个时候哪管是什么,只要吃得饱,连油菜叶子烂在地里的部分都吃。”

六三年的时候,在别人的介绍下,我就和我的妻子认识了。结婚后,我们依然和父亲兄长们生活在一起,那是一大家子,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一家十四五口人,进进出出。房子大但人口也多,挤是挤了点,但也热闹。

那时正流行吃大锅饭,说什么“忆苦思甜”,但我印象里深刻的也只有那次:中午听到敲梆子的声音,在地里的人一窝蜂的走向生产队,那天不知道为什么,收工前就觉得肚子特别饿,感觉胃里的清水直往外倒。来到吃饭的地方,看见那大锅里玉米珍和枯菜叶的汤,明显菜叶枯黄的部分都飘在表面,但肚子饿呀,吃的也没那么多讲究了,想着能填饱肚子就好。只管吃。那是头脑中始终无法挥去的记忆。这些年来,梦里梦不到的也是这些画面。

1967年,我和妻子迎来了大女儿,这时,属于我俩的日子才真正开始。和妻子商量着重新建一所房子,就在离老房子不远的地方。召集人员,备好要用的黄土,干草。都是熟人,大家帮帮忙,自己有时候也去看看,在大家热心的帮助下,不久房子就建成了。我们这个小家庭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于是房子漏了翻,翻了漏,直到2008年才在女儿的支持下,在原来土胚房旁修了三层高的砖房。

之所以是在土房子旁再建新房子,女儿也说没必要再留着老房子。但那是我们一挑土一挑土担回来的,连那瓦也是一匹一匹搭上去的啊。那些年是它陪我们走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是它在我忙到不知所措的时候给我一个依靠。青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时光起伏里,破旧的不只老房子,还有泛黄的乡土情结。

有了自己的家,想着不能靠着那几个工分养活一家人吧。于是,我开始了杀猪生意,妻子在家就里里外外,又忙农活,又招呼着家里。我就在外忙着生意,晚上出去,摸黑杀猪。有时甚至忙到几天都不回家。生活辛苦,但也算能维持家里的开支,甚至我可以说,比起其他家庭,我们家的生活还算不错,至少我们不会吃还没成熟的麦子,我们也算吃得起红薯、糠一类的食物。看着自家孩子和妻子能有着比别家孩子好的伙食、灿烂的笑容,打心底里感到幸福,此时也不管身体上的疲惫了。

日子就这样过着,到了七几年时,我和妻子俩相继迎来了二女儿和小女儿。这时,大女儿也有十来岁了,开始懂事的她,家里的活主要就是她来揽着做,有时还会下地,干些重活。一开始,我和妻子也送她去学校,但她学习成绩差,也就没什么兴趣读书,再加上家里的情况,她向我们提出,不想再上学。我和妻子虽然也知道那个年代,不读书,不识字,不会有什么好的未来,但碍于家里的状况,犹豫后,我也同意了。

七六年的时候,我们还会在干活时背《毛泽东语录》,到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时候,外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年,毛主席逝世;这一年,唐山大地震,我们这里震感还很强烈;也是在这一年,我们村的几户人凑钱凑工,在大队批的土地上,修好了现在通过我家门前的这条路,虽然几十年来,它都没怎么变化,由原来的泥路到现在的泥路。但这段历程不能忘,这条路也抹不掉大家辛勤的汗水。也是这条路,让一家人走到了现在,去去来来,踏平的是子女后辈们的前途命运。

这一年,艰苦磨难;这一年,汗水泪水;这一年也收获了喜悦幸福。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八十年代,这一时期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2年,庄稼下户,也就是他们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那开始,我们的好日子才算慢慢到来。

我和妻子一致认为,不读书就没有出路,家里就算再贫苦,也不能断了孩子的求学路,不能再像我们这一辈成为了文盲。于是二女儿、小女儿在我们的支持下,进入了学校。这一次,孩子们也争气,学习也还算不错。我们俩也就开心。觉得对不起的就是大女儿,家庭的困难,让她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她那个年纪不该承受的重担。

八二年,在党和政府的分配下,我们得到了一些土地。在土地包干到户感到高兴的同时,我们的负担也就更重了。要是那年早春遇上大风,那一地的玉米收成会特别不好;在在稻谷收获前下一场暴雨,连续十来天,那一年大米的收成会很少,那全家接下来的一年生活将会很吃力。这就是那个年代,人们说的;吃饭靠天。我呢,依然在外靠杀猪为生,来支撑家里大大小小的开销。就是吃百家饭,今天在这家,也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

印象里,一次在一户人家帮他们杀猪。这家里的条件不错,和我们这些人比起来,简直好太多。记得他们在招待我们时,抓了一盘瓜子还有几颗水果糖。我突然想到了家里的女儿,她们可见都很少见这个呢。想着,就往兜里悄悄揣了两颗糖,带回家。那时候小女儿大概才六七岁的样子,看见我回来了,就拥上来。把水果糖赶紧给她。只有两颗糖,老大、老二也懂事,不争不抢。可越是这样,我心里就越一阵阵的泛酸。家里的情况就这样,作为父亲,我心里五味杂陈。

时间就这样催着人来到了九十年代,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也到了出嫁的年龄。都相继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嫁人的嫁人,外出打工的外出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家里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可惜孩子们没赶上。

1997年,最小的女儿也出嫁了,从这开始家里安静是安静了,只剩下我们俩。慢慢地,我也没再做杀猪生意了,女儿们逢年过节也回家里来看看我们俩老人。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辛苦了大半辈子,我们也要落下帷幕。其实,有些过往并不足为人道。逐山逐水,进或出,一辈子追逐的也不过那些。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