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读多丽丝·莱辛《草原日出》

作者:李鑫锐
主要内容

多丽丝·莱辛,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对她的评价是:“多丽丝·莱辛是文学历史和当代文学的组成部分。她的贡献促使我们改变了看待世界的方式。很可能,没有其他哪一位得奖者积累了如她那样丰硕的成果。我们漫步穿行莱辛作品的大文库,在那里不存在指示不同部类的标签,任何体裁划分都没有意义。那些或厚或薄的书脊后盈溢着生命和行动,拒绝任何分类或强加的秩序。”

多丽丝·莱辛父母皆为英国人,在她5岁的时候,她那向往田园生活的父亲带着妻子和她移居到南罗德西亚,并在农场中安顿下来。在非洲成长的经历给她带来了极其大的影响,也是这些经历,给予了她许多创作灵感。

多丽丝·莱辛小说的主题和风格被他人大致归纳为四类:第一类是以非洲殖民地生活为背景,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平等为题材的作品;第二类以现代妇女所面临的困境和她们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为题材,在艺术形式技巧上大胆实验,并且试图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更深层次;第三类,是用寓言、幻想形式来显示人类所面临的危机,并且预言世界的未来;第四类,莱辛又回到现实主义叙事风格,然而文风更为简洁,每部小说针对一个社会现实问题,小说的结构和风格由题材来决定。

在这几类小说中,令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以非洲为背景的作品,所以我在翻阅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列表时,《草原日出》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想知道在这非洲的大草原上,日出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然而读完之后我发现,这篇小说主要描写的对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日出,而是一件于日出之际发生在一个小男孩身上的事情。在非洲草原上生长了15年的男孩,带着对世界、对生命的好奇与冲动,充满活力地在大草原狂奔,享受着这世界的一切。但在突然间,他目睹了一头公鹿被蚂蚁不断啃食,最后只剩白骨的场面。在经历震惊于思考后,他无法接受这一切是因为他的一次狩猎而造成的,这份痛苦,引起了他的思索。

这篇作品中,首先映入读者眼中的就是那属于非洲的美景,既有自然景色的美丽:日出把大地和草木渲染一新,“饮露的野草与他比肩,树上洒下银子般的毛毛细雨”、“几英亩长而发白的野草正向光滑的天空投射一股忽明忽暗的微光”、“一片浓密的厚草,被露水压弯了腰,叶片上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玫瑰色的小云朵在那如金色湖面的天空飘浮”,也有草原动物的活力:“一群鸟冲向天空,尖叫着宣布新一天的开始”、“珍珠鸡在前面远远地鸣叫,这表明它们正从灌木丛飞向厚厚的草丛。”

小说非洲草原独特的背景,不仅为我们展现了除发达城市的人文景观之外还有着充满野性、生机的非洲自然美景之外,还给小说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为小说情节的进行和人物的塑造打下基础。

小说的主人公小男孩正是目睹了蚂蚁啃食小鹿的场景才陷入了思考,这样的场景在城市之中是并不多见的,所以正是这非洲大草原的背景,才给予了小男孩对生命深入思考的机会。

接下来是小说主人公小男孩角色的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只有一个,作者大量的心理描写为读者很好地展现了小男孩的人物形象。

作品开篇就是对小男孩在凌晨四点半就早起的描写,15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地觉醒,他充满了活力,急于向这个世界证明他的能力,所以他严格控制自己的睡眠时间,并战胜赖床的弱点来展现自己的能力逐渐强大。起床后,他便带上工具,出门狩猎。他因为他的年轻,有着用不完的活力,在草原上肆意地狂奔,感受着自己的身体,感受着自己体内蓬勃的力量。他凭借着他灵活的步伐,拨开草丛,跳过岩石,最后靠在岩石上开始了思考。

“他觉得自己将来的生命是一件伟大而神奇的东西,这东西完全是他自己的。”、“只要我愿意,我能把世界变成我想要的样子;只要我愿意,我能改变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切。这一切都取决于我,取决于我现在的决定。”男孩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绝对的自信,他认为自己能够掌控世界。这是一种源于内心的信念,是男孩对生命形成的最初认识。

现实总是如此无情地打破所有人的幻想,此后不久,男孩就目睹了在蚂蚁啃食下不断消失的小鹿。他在此刻明白了一个道理:“这样的事情在灌木丛中随处可见,随时都在发生。活着的东西在痛苦中死去,这就是生命的演变规律。”面对自然,男孩最终明白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力。

在短短的文字叙述中,男孩对生命的认识由掌握生命的无比自信到面对生命流逝的深感无力表现出了男孩心理的成长历程。作者也通过这个男孩的成长,向读者表达了她对于生命的思考。

我读完故事的感受是生命是不可控的,人类可以利用自然,但是永远无法掌控自然。我们每个人生命之初都如同那头小鹿般鲜活、灵动、充满激情,我们也拥有着在草原上肆意奔跑,释放能量的机会。我们在这段时间内或许会被生命的表象所迷惑,认为我们拥有着无限的能力,能够超越大自然的束缚,能够自如地掌控自己的生命。但是自然会让我们在生活中明白一个道理,人类是无法控制自然法则的。当我们生命最具活力的时期过去之后,自然总会给我们设下绊子,让我们摔倒、让我们后肢断裂无法再继续奔跑。而不断侵蚀我们生命的蚁群,就是不断流逝的时间,人的一生最终也只剩下一具白骨。

每个人的结局都是走向毁灭,但在这路途中,每个人的遭遇缺失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活在世上,更重要的是选择一条怎样的道路去走向死亡的终点。

多丽丝·莱辛的这篇作品,不仅使我领略到了非洲的独特风景,同时也如同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所说,促使我改变了看待世界的方式,也让我从文章背后,感受到了生命跳动的脉搏,让我重新思考了人生的方向。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