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说文解字·雨部》中收录了51个字,这些字包含了包含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记录与对此现象成因的思考。本文通过“雨”、“雷”、“雪”、“雹”四字简单地介绍古人对于常见自然现象的理解与认识。
关键字:《说文解字·雨部》;自然气象;古代天文
在日常生活中,“雨”字常常被我们提及,因为“雨”字代表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降雨。“雨”字在《说文解字·雨部》中被解释为:“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凡雨之屬皆从雨。”“雨”的甲骨文是一六点,就像是雨从天上降下来的情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对“水从雲下也”注为:“引申之凡自上而下者偁雨”。由此可见,“雨”字在如此多年的历史当中,依然保留了本意,描述的是从天空中降水的自然现象。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之下,人们是必须依附于大自然而生存的,古代的每家每户的生产都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大自然一丝一毫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劳作以及日常生活。所以,大自然的各种现象都会被人们仔细地关注,而降雨这种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环节自然是被着重关注的对象,人们也因此发出“风调雨顺”的美好祈愿。
根据我们日常生活的经历,我们可以发现,自然现象中,不仅仅只有降雨这种现象,还有着降雪、闪电、打雷等等自然现象,古人如此重视天气变化,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些现象,将“雨”字化为部首,创造了更多的字来对自然现象进行记载。因此,我们现在对雨部的字进行研究的同时,在了解其代表的自然现象同时也能够知道古人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降雨的同时,常常还伴随着闪电、打雷等现象,古人因此也对雷电现象进行了记录。《说文解字·雨部》中“陰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靁間有回;回靁聲也。”正负云层相互摩擦,两极电相交而产生连绵不断的巨大轰鸣声。许慎对于“靁”字的解释,阐述了雷电形成的原因,他认为雷电是阴阳摩擦形成的。
而在古代关于雷电产生原因有几种说法:一是神明说,古代人民把雷电看做上天对朝廷或个人的“天罚”,是神所为。还有一种说法是神明在天上驾车经过,车轮的声音就是人们所听到的雷声。雷雨能够使万物生长,被人们认为是上天的恩赐,这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与神祗之间的主观认识。二是摩擦说,它由战国时的由慎到首先提出,主张“阴与阳夹持,则摩轧有光而为电”。《淮南子》:“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庄子》:“阴阳交争为雷。”《国语·周语》:“阴阳分布,震雷出滞”。三是爆炸起电说,由东汉王充提出。他认为雷电是由于“爆炸起电”,且用“一斗水灌冶铸之火”解释雷声,有着一定道理。
根据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雨水在温度的影响下会在形态上发生变化,从雪和雹两个字我们可以瞥见古人的认识。《说文解字·雨部》:“雪,凝雨,说物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冰雨說物者也。說,今之悅字。物無不喜雪者。”此处可以看出古人已经知道雪是由雨在低温凝固而成的了。我们也能够从段玉裁的注释当中看出,古代人民对于降雪是感到高兴的,雪从天上分散而下,滋润万物,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在冬天我们会经历下雪,在夏天我们却会经历冰雹。《说文解字·雨部》:“雹,雨冰也。”《说文解字注》:“雨仌也。”许慎阐释雹的成因是雨在空气中遇冷凝成的冰粒或冰块。段玉裁的注解则是形象地用“仌”写出了雨水凝冰的具体过程。冰雹是一种自然灾害,会对日常生活以及生产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沈括的《梦溪笔谈·异事》就写道:“熙宁中,河州雨雹,大者如鸡卵,小者如莲茨。”段玉裁同时也提到“左氏傳曰。聖人在上。無雹。雖有、不爲災。”可以看出冰雹也是被古人当做一种天灾来警示统治者。
在《说文解字·雨部》中收录了51个字,在这些字里,包含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记录与对此现象成因的思考。在这些思考与探索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先人们认识、探索自然的历程、天人关系的演变、不同时段的劳动生产活动还有我们祖先的智慧。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现代人更进一步地认识古代的天文学方面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娟.《说文解字·雨部》字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1):46-50.
[2]周凤玲.释《说文解字·雨部》字及其中的自然现象[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0):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