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有邪,年少有梦
—《雨季不再来》
【摘要】《雨季不再来》这本书主要收集了三毛从孩童到青年这段青葱岁月的文章。照三毛的原话是讲述了二毛变成三毛的心路历程。这段阳光烂漫又偶有乌云飘过的时光是那么的珍贵,让我们认识了一个鲜活的三毛。
【关键词】成长年少爱书
遇见这本书是初中的好朋友介绍,当时对于三毛的了解只限于她与荷西那段感动天地的爱情,但当我把整本书看完以后对三毛有了新的认识,她的性格是我很欣赏的,那样的活泼开朗,那样的肆无忌惮,那样的直率天真……她追求自己的生活,把梦变成现实,那样不被世俗所限的生活状态现在已经很难寻了。
一、成长
书中有一篇《西风不相识》说的是三毛去西班牙留学,父母临行前叮嘱她出门在外一定要秉持着谦让的传统美德。最初三毛也确实照做,落得好人缘。然而,这种“老好人”的行为并没有让外国同学和老师对她一样尊重,而是不放在眼里。有一天,一大帮人在三毛宿舍疯闹,老师跑来竟然大骂一顿三毛,这让她再也无法抑制怒火,一下子爆发了。同学老师们都惊呆了,从那以后没有谁再敢招惹三毛。三毛像变了个人,开始我行我素,不再过得战战兢兢,生怕被疏远。有趣的是,这帮洋人们反倒开始尊重起她来。真应了那句,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有些人不能理解别人对你的忍让是为你着想,以为好欺负呢。而受气久了,心理领域被严重侵犯,早晚一天也得崩溃,要不就得爆发。
记得在网上看过一段话:“以前很害怕得罪人,不敢要求不敢说错话,怕冷场怕被忽略怕对方不高兴,诚惶诚恐的面对所有人。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后来,我开始宠爱和迁就自己,你迟到我先走,不想做绝不勉强,冷场就玩手机,只顾个人感受,其他人关我屁事。然后发现,我不但被重视,而且更开心了。”随着年龄增长,我也慢慢了解到了一件事,谁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别人的批评也好建议也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自己好过才是最重要的。
二、年少
“想到二十岁是那么遥远,我猜我是活不到穿丝袜的年纪就要死了,那么漫长的等待,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隧道,四周没有东西可以摸触而只是灰色雾气形成的隧道,而我一直踩空,没有地方可以着力,我走不到那个二十岁……”读了三毛在作文课上写的这一小段话,每次读它,都会有另一种不同的感受。那个年代,思想还是保守的,人们的思想还是被禁锢着的。若是说了些违背时代思想的话,是要被关起来的。尽管如此,三毛仍是在她的书中毫无避讳地说着自己的想法。她说过:“依心而活是很重要的。”,她也就是这样一个拥有着自由灵魂的人,敢于拼搏,面对困难不畏缩,也不屈服。但正因为这样我仿佛在书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那个每天有点不知所措的自己。可是尽管三毛面对着那么多困难,还是随心所欲,用心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想要读书,她就会逃了学校的课到墓地读书;喜欢画画,就算没有天赋,也一直苦练;热爱旅行,宁做流浪者也要浪迹天涯。她也曾经说过:“雨下了那么多日,它没有弄湿我,是我心底在雨季,我自己弄湿了自己。”其实有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现实,而是自己的内心。
三、爱书
看完这本书,我惊叹于三毛对看书这件事的热爱程度在她游学的时候,对文学的倾注之情有增无减,每天会花很多时间读书。反求诸己,我们每天虽说花在阅读的时间也不算少,但这个所谓的阅读,其内容很多都是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等社交动态,是有选择性的阅读,对提高自身修养和增加知识性的积累几乎毫无见效。现在的年轻人很难坐在椅子上安静的读完一本书,甚至是一篇好文章。现代人真的很浮躁,我就是他们中典型的一员,必须随时查看朋友们在做什么,否则就精神紧张,无法集中。但其实我并不喜欢这样,也会很厌倦,但却不能自已。仿佛一旦从中抽离开来,就失去了社交生活。究其原因,我觉得是现代人把自己看的太重了,殊不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备自己的人格,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其实很多都毫无意义。所以,作为年轻人的我们,要摆放好自己的心态,静下心来读一本书,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雨季不再来,青春这场大雨淋过之后,再难把自己暴露在雨中了。趁着年轻,趁着这场雨还很猛烈,应该多读书,多经历,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想要对三毛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我还读了她的《撒哈拉的故事》,从《雨季不再来》到《撒哈拉的故事》,三毛从青葱走到了成熟,这一路她游走了欧洲大多数国家,最后与荷西定居在了人烟稀少,生活贫困的撒哈拉,可是她在心底里爱着那片黄沙纷飞的土地,在心底里爱着荷西,所以就算过得很清贫,依旧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其实区别于《雨季不再来》三毛的这本书,更像一本以生活为姿态的游记,她写出来的沙漠,旷达中有着十分让你入迷的荒野气息,读来,向往那种远走天涯的生活,你分不清,这是旅行,还是在流浪,亦或是一场灵修。她不向你宣传有哪些景点,却已经告诉了你最真诚的体悟。
【注释】三毛台湾女作家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mào)平,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参考文献】《雨季不再来》—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