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千古明月,月映人心

作者:陈姝瑶
主要内容

【摘要】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备受青睐,历代词人作家都对她情有独钟。具有“月”这一意象的涉月诗成为诗歌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我国古代的诗人墨客大多数都有一种"月亮情结",换句话说,天空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和我国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自然界的月球不过是一块荒凉巨大的顽石,但却引起地球上人们无尽的思潮,人们对她顶礼膜拜,渴慕向往,而且用奇妙的幻想,艺术的彩笔,为她塑造出妩媚的容貌,赋予她丰富深沉的感情内涵。

【关键词】月的人格意境李白的月思念之情

在文学作品中,月亮受到了中华民族的青睐,与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历代诗人的笔下,月亮和人们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升沉起落,流转变动,人和月共喜,月与人同忧。

月亮,作为人们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她的阴晴圆缺,象征了人类的悲欢离合;她清幽柔和的月光,既能表现人的悠闲自在,也能烘托人的凄凉心情;她亘古不变,蕴含时空永恒,人生短暂……月亮的种种不同意蕴,形成了不同的意境,也烘托出诗人不同的情怀,此文章主要从古代诗歌中分析“月”的意象。

一、“月”映照文人高标独立的人才

南宋词人张孝祥在岭南做了一年的知府,受谗言挑拨,被贬官北还,途经洞庭湖,恰逢中秋。于是写下了《念奴娇·过洞庭》这首咏洞庭湖中秋美景的杰作。一个人在贬官的路上恰逢中秋,没有捶胸顿足的号哭,没有怨天尤人的悲叹,只有与天地合而为一的喜悦,只有对明月入心的悠然领悟。本诗的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这不但结合了他被免职的经历,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在诗人的这番表白里,所包含的愤慨是很容易体会的,诗人刚官场生活中摆脱出来,回想自己在这一段仕途生涯中,人格及品行是极为高洁的,高洁到连肝胆都如冰雪般晶莹而无杂滓;但此种心迹却不易被人所晓,固此只能让寒月的孤光来洞鉴自己的纯洁肺腑。一般对太阳的理解是群体性的,阳光普照,万物复苏,而对于月亮则是个体性的,在茫茫黑夜中它只属于你一个,只有她倾听者你,绝无他人打扰。

二、李白诗中的“月”

体现浪漫与超脱。李白喜欢在月下饮酒,“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酒后看月,月也与之同醉。于是“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功名富贵不能长在,不如纵酒放诞,与月同醉,暂脱世俗。李白醉心于月与酒,若有同好者,必将引为知己。《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诗中赞颂孟浩然不愿仕宦,醉酒隐居的性格。其“醉月”也是李白的夫子自道,表现出他思想中傲然出世的一面。

体现豪迈与洒脱。李白常有触云近月之想。《登太白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以“举手可近月”的丰富想像力,极写出太白峰的高峻。像《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已经不是“近月”了,而是想“揽月”,"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诗人登上谢朓楼,想起自己年华已逝,而功名难就,于是把酒临风,高楼酣醉,意气豪迈之时,神思飞越,他想乘风归去,他想拥月入怀。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我们分明感觉到诗人超越时空的想像,诗人将遨游太空当作人生无穷乐趣。

体现孤独与寂寞。孤独是诗人玄妙的灵感和内心的吟唱,孤独是哲人超凡绝俗的大智慧。李白在孤独中独守着心灵的月亮,于是就有邀月的行为。《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过来吧,连自己在内,化成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好像热闹了起来。可是,尽管诗人是那样盛情,明月毕竟不解饮,至于那影子呢,也同样不会喝酒,那该怎么办呢,姑且将明月和身影作伴,既歌且舞。表面看来,诗人自得其乐,好像是不孤独的,可是背后却有无限的悲凉。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是找不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遥远的上天仙境再见。

和王维节制的美有所不同的是,李白对于月的喜爱是直接,果敢的。他诗中的月似乎就和他的性格一般,道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所有的过往都是可以回忆的,所有的未来都是可以憧憬的,而只有此时此刻是迷惘的,因此为何不活在当下,尽情享乐呢?

三、以月寄托思念之情

从月亮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月的阳睛圆缺与人的悲欢离合何等相似!月亮的圆缺,自然会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宁静的月夜,沐浴在清幽的月光之下,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退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

李白的《静夜思》脸炙人口,千古传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客旅他乡,夜不成眠。这时月亮悄悄地升起了,皎洁的月光穿堂入户,来到诗人的面前,恍如在地上下了一层霜。诗人不禁抬头仰望,那凝然不动的月亮似乎也在深情地看着他呢!这样的情景何其熟悉!自然而然,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朋故友,想起了曾经熟悉的切的切。这样的望月思乡的过程,很容易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受。

《水调歌头,中秋》是苏轼的味月名前,其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园?”表面上是埋怨月亮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又亮又园,实际上表达了对弟弟子由刻骨的思念。但很快,词人倾情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水恒的遗憾,因而又自解自叹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既然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那就惟望各自珍重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诗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情感深沉婉曲,意境幽深高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月亮”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魅力是不朽的,她已成为古代诗词意境表达的重要载体。人们对月亮的情感指向、思想意蕴、审美境界、象征意义及生命内涵的思考是绵延千古,从未停息的。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已经很少在夜晚抬头望着月亮,这是一种遗憾。希望当我们知道月亮上只是一堆破石头,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却依然能保留月亮上有玉兔和嫦娥相伴,痴情的等待着后羿的美好幻想。

【参考文献】

1.浅析古代诗词中“月”的意象—常艳杰

2.浅谈古诗文中的月亮意象—陈希凤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