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日常随笔

作者:李思懿
主要内容     

锦绣生香

——蜀绣博物馆观后感

近几年来,“回归国学”之风盛行,一时之间,文学热在大众生活中流行起来。但我向来对文学文化类的东西不感兴趣,直到大学学习了这个专业,必须要了解相关知识,再加上因好奇观看了风靡一时的文化类节目《国家宝藏》,我对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因课程要求,带着实践的目的有幸参观了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得了些感悟和体会。

初入蜀绣博物馆给我的印象是虽然不大,但却有一种博物馆的清寂肃穆之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博物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展卖一些精致的蜀锦蜀绣商品;下层便是文物展列。我们直奔楼下在楼梯口处便有两台织机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有两位工人师傅正在操作织机,发出“吱——吱”的声音,在安静的博物馆里却不会显得刺耳突兀。只见一男工人坐在上方不停用手拨弄白线,另一女工人则坐在下端用梭子来回滑动,但看了半天我们也没有看出其中道理。于是便下至一楼,一幅幅精美绝伦的锦绣展品顿时吸引了我的目光。在解说员的指导下我们边听语音导览边参观各类展品,从战国时期到清朝按时间顺序陈列得十分清晰,可以说每一件藏品都有其审美价值和艺术风格,但在蜀锦中我最喜爱的是隋代的胡王牵驼锦和晚清三绝之一的月华锦。胡王牵驼锦巧妙应用“经锦色彩分区”的独特技艺,以朱红、墨绿、土黄三色织出三色效果。若从外观上看其实这类锦并不是我的偏好,是因为此锦呈现出当时中原与胡贾商人互通往来,让我想起那个时代丝绸之路上黄沙漫漫,戈壁茫茫,胡人商队牵着骆驼缓慢行走在黄昏下,那种神秘的异域风情令我向往,再加上其背后体现是各国经济的来往,兼有文化交流,胡王牵驼锦也算是历史的见证者了。而月华锦则完全是因为折服于其令人惊艳的美丽:此锦继承了古代经锦“同色叠晕染色”的传统技艺,经线染整时形成自然“色阶”,用独特的牵经工艺使经丝颜色微妙变化,形成由浅入深或由深逐浅的经向彩条。这便是它的独特之处,红、黄、白、绿几种颜色过渡自然,相互混合却不显繁杂,用色素净图案也较简单,使人一眼望去便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其渐变的特点也与今下代表时尚潮流的“渐变”风格相吻合,如果能将月华锦的独特技艺运用于当代服饰,相信也会受到大力追捧。

说完蜀锦观感,便来谈谈蜀绣。其实我觉得这个博物馆关于文物展览的不足之处便是蜀绣部分稍显凌乱且相对较少。有几幅关于花鸟的绣品独自陈列在一个长廊里,这一系列的绣品即使在这片斑斓色彩中稍显清淡,但却独有一番韵味。众所周知花鸟之类的元素常被运用于山水画中,而我认为这几幅绣品要体现的便是传统山水画中的意蕴,单一却不单调,有自然雅致之美。而放大其中一朵花来看,似乎要一支独立出框来,其栩栩如生之态令人赞叹。与花鸟绣不同的是代表皇家威严的蜀绣成品龙袍了。大片金黄色的运用便立即让人联想到皇室的尊贵奢侈,而其中更镶嵌有各种图案,而以金线绣成的九龙间以五色云彩更是活灵活现。其工艺之繁琐复杂,织造成本之高可想而知,而这也是现如今蜀锦蜀绣传承面临巨大难题的主要原因。在咨询讲解员后我们了解到发展问题是其遇到的最大挑战,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们都以利益为主,几乎很少有人能够耐下心来学习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传统技艺,因此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古人留下的宝贵艺术品本就难遇难求,在我们这一代绝不能让它就此失传,这也是我们参观完展品后十分忧心的问题。

在准备返回时我们逛了逛一楼的商品,却并没有发现什么令人感兴趣的东西,大多是一些传统的屏风和丝巾等,用色大致相同,花花绿绿在我看来并不符合年轻一代的审美追求。其实蜀锦蜀绣在古代算是奢侈品,正因为长期以来专供贵族使用十分罕见所以时至今日大众对其了解不多,始终还是认为这不是平民能用的起的东西,若是蜀绣博物馆也能向故宫学习,利用其藏品美学价值设计一系列贴合生活,迎合大众口味的文创产品,例如小巧的手提包、以蜀锦装饰图案的耳饰、刺绣的团扇、蜀锦做成的抱枕等既别致又实惠的小玩意儿,引起人们对蜀锦织绣的兴趣又能盈利,这也可以是一种传承保护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其从书本上了解我国文化还不如亲自到博物馆一览,与代表中国文化精粹的文物近距离接触,一饱眼福的同时接受文化熏陶,让文物走进生活,这也是我们作为普通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所做出的一点点贡献。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