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人性 ——读《恶意》有感

作者:郑思婷
主要内容     

人性

——读《恶意》[①]有感

古有孟子的“性恶论”,亦有荀子的“性恶论”。

一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另一者则认为人本质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可谓是独树一帜。

日本推理大家东野圭吾巨作《恶意》将人性的恶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让我后怕,开始思考人究竟可以坏到什么地步?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从一开始就不怀好意地与自己的恩人相处,甚至想方设法要指对方于死地,最终精心布局杀死对方,你以为杀死了他就够了?不,这还远远不够。不仅杀死了对方,还要破坏他的名声,将所有的名誉都引到自己身上,最终还企图博得同情以此来减轻自己的罪行。

作者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这类人:

“这种人净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还一天到晚注意哪里有这样的机会,至于对象是谁,他们根本不在乎。”

现代社会里这种人随处可见,故意拖欠劳动人民工资的血腥资本家、操作人民权力的权力者、投机取巧的商人等,他们大都为了一己之私对这个社会怀着恶意,最终就会也会自私地将这些恶意发泄在无辜的人的身上。

其实就像很多作家说的那样,书的灵感很多都来自于日常生活中,只不过作家将其放大然后在进行修饰后,就变成了一部部作品。就如书中所说的校园暴力等等一些问题,不正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东西吗?校园暴力的问题更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初高中暴力横行,受害者往往俱于这种恶势力而不敢与揭发,周而复始,校园暴力现象只会越来越严重;书中还有提到“现在的父母自己都不看书了,却一味逼着小孩去读。可是由于自己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也不知道该给孩子看什么才好,继而只能把政府推荐的图书硬塞给他们。不过,那种书通常内容生硬又无趣,只会让孩子更讨厌书本。”这不就是现代孩子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吗?而家长将这些本不属于孩子的压力执意施加给孩子们,还美其名曰这就是父母的爱,而年幼的你们都还不能明白。

书中的男主角单单只是因为一点点小小的事情继而在嫉妒心虚荣心的趋势下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残局,男主人公一步步走向了恶意的深渊,不禁让我想起了尼采曾今说过的一句话“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不怀好意的人总是能够找到千百种理由来为自己的恶行开脱,在他们的世界里自己无论做什么永远都是对的,对别人的行为总是持着“鸡蛋里挑骨头”的态度。或许在遥远的地方真的存在着上帝,而他对人的幸福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对于总是心怀恶意的这种人他们总是会因为这些恶意而活的很累。

[①]【日】东野圭吾南海出版社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