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中“月”的人格意境的思考
摘要:我国古代的诗人、文学家都很喜欢讲“月”这个意象运用到自己的诗或者文章中,在自己的作品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管“月”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对象,还是作为一个人格意象,都有十分丰富的含义,对于“月”的人格意境,我做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月亮、诗歌、意象、寄托
我们在以前的古诗文学习中“月”这个意象是十分常见的。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这些诗歌中的“月”意象都拥有独立的内涵,都体现出诗人的的内心情感,表现诗人的情怀。
一、映照文人高标独立的情怀。
我认为,在诗人的诗中,“月”这一意象有两种含义,一是月亮就是诗人本身,诗人写的月就是诗人自己;而是月亮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以一个陪伴者的身份存活于诗人的诗歌中。
“月”这一意象,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是诗人自己。就如在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所写: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里写出的是诗人在十分困难的情景下,从容骄傲,明月分光辉,银河照我影,我与月是一样澄澈的。这里表现出来的我与月是一样的,我自己就像月那样高洁澄澈,明月和我水乳交融。张孝祥在那样一个艰难的时期,还能如此从容,是因为他并不怕孤独,也相信自己不会永远失意。孤独,有月亮的陪伴,就不在孤单。而亘古不变的月亮,就好像他情怀中的生命之光,永不寂灭。所以说,在张孝祥诗中的“月”就是诗人自己,这月亮所表现出来的品格、人生态度,就是诗人内心想表达的,只不过他是借“月”来表现的。李白的一生与月亮的情缘十分深厚,他的月亮用于丹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被李白感动来的。李白天真而又明亮,他的性格就像月亮一样,天真而又明亮。与月起舞,相约云汉,他就像一个孩童,与明月相交,这不能不说他的天真,。但他的性格又开明积极,知道与明月只是一时相交,他抓住当下,却又相约日后,能在云汉之上相约再见,这就像是月的明亮。这些就表现出李白的性格就像明月,明月就是李白
在诗人的诗中,很多诗也将“月”写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几句诗中,写出的“月”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独自在幽深的竹林的弹琴高歌,林深幽静无人知晓,只有明月撒下光辉,来听我这琴声、歌声。这里的“月”就是一个拟人化的陪伴者,她静静的将月光撒在独坐弹琴的诗人身上,默默注视,就好像是在聆听诗人所奏的乐曲。那月光照耀,诗人将自己内心的苦闷烦忧通过琴声抒发出来,而那个唯一的听众默默倾听,没有发表任何评论,就是对诗人最好的安慰,就是让诗人排解忧虑的最好方式。李白诗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首诗中写出即使月亮、影子不能饮酒也没什么,只要他们与在我喝酒时我相伴便可,我与月与影,只要抓住当下,纵情欢乐,酒醉后分离也不在意,我们还会在云汉之上相遇。李白在这首诗里,明月的形象和王维《竹里馆》当中的月的形象又不相同。如果说王维诗里的月是一个克制又安静的聆听者,那么李白诗中的月则是放纵的陪伴者。李白诗中的月,陪着他醉,陪着他舞,就算他只是在哪里陪着,他的形象也是开放的。
但是,“月”这个意象在我看来的含义又是相交叉的。在诗人的诗中,他所描绘的月,像诗人自己,又像是一个陪伴诗人的独立个体。明月是一个爱月之人内心的支撑,用明月来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自己的内心表现出来,同时他又是我们的伙伴,在孤独时给以安慰,在欢乐时一起欢乐,即使她始终在空中,离我们又远又近。
二、千里寄情,明月可托。
月在诗歌中常常表现诗人的思念,她就像一个媒介,为我们将思念的情感传递到远方。苏轼的词《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将自己内心对弟弟的思念与美好的祝愿通过两人观赏的同一轮明月遥遥送到弟弟的身边,听到自己的祝愿。故事交通不便,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的通讯设施,表达对亲人的情感除了那一字千金的家书,就只能通过这一首首诗,而明月就成为了遥寄相思最好的媒介。月入人心,情入月,她将“情”送到远方,就如诗人亲至。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句诗中,我把我内心对你的忧虑寄给明月,明月把它通过风送到你的身边,即使你远在夜郎,我的情意明月也能给你带到。这首诗是李白在王昌龄被贬后所作,与好友从此天涯各一边,可能此生都不能再相见,不舍又担忧。此情此景之下,作者什么也不能做,只好对月赋诗,希望明月能将我的心意带到好友身边。
明月千里寄相思,我们的思念,忧愁,祝愿,一切一切的情感,都可以寄托给明月,让明月传递情思。人与明月联系更加紧密,我们的心更加澄澈,明月也更能照进我们的内心。
“月”这个意象在诗歌中的人格意境,拥有不同的内涵,。在我看来,月与人相联系,她的内涵也与人相关。她的内涵是被诗人所赋予的,是诗人情感、品格的体现。但是不管她有什么样的内涵,“月”这个意象,都是我们所不能缺少的。
参考文献:
谭书琼《孤光自照月映人心—中国古诗词中月亮的人格意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