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国、美国这三者虽然地域范围不同,有着不同的跨度,但大体上处在地球同一纬度、同一经度。在这片神奇的平面上,孕育着三种风格迥异的社会文化。
首先说说欧洲,欧洲文明是独特的,因为它一直是唯一能让世界其它地区马首是瞻的文明。不断的征服、定居、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思想观念等种种因素都促进了欧洲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的欧洲也呈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状况,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复杂的宗教之争,这牵引着一系列的社会价值导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罗马天主教和新教的分野,双方都认为彼此大错特错。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保护女士、敬重女士的风范在欧洲文化中源远流长。骑士绝迹之后,演变成为“绅士”风度。绅士是基督教骑士的后裔,有女士进入屋内,即刻起身以示尊重;女士不落座,自己不可就座,见到女士必须点帽檐致意。敬重女士这一点倒是和古代中国不同,在古代,女子的地位向来是比较低下的,要遵守一系列的女德,其地位紧紧依附于男性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其精深耐人寻味。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且这种乡土性的特质下呈现的是一种农民聚村而居的特点。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两性和抚育上的需要。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地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此外,在中国的乡土社会里,存在着信用,这种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思考性。乡土社会里还存在着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的一个“蜘蛛网”,每个网都有一个中心,网内的人是相互联结的,网与网之间的连线就如同人的人际交往范围,网外又是彼此独立的网,一个网就像一个村,村与村之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由于人口的流动率小,所以社区间的也必然疏少。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就是这样一种“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是个超于个人的实在,不是有形的东西。团体格局的社会里,在同一团体的人是“兼善”的,就是“相同”的。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依附着一种道德要素。所以传统的道德里面找不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
对于美国社会而言,其社会情况是非常民主的。从各殖民地建立时起就具备这个特点,而在今天表现得尤为突出。与民主对应的就是人民主权原则,该原则主宰着整个美国社会。社会是由自己管理,并且是为自己而管理的。所有的权力都归于社会,人民通过推选立法人员的办法参与立法工作,通过挑选行政人员的办法参与执法工作。人民自己在治理自己,人民对美国政界的统治,好比上帝对宇宙的统治。凡事皆出自人民,并用于人民,人民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和结果。此外,美国所实施的继承法也是一大亮点,由于继承法的实施,所以每个财产所有人的死亡都会带来财产上的一场革命。继承法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财产被不断的进行分割,并且越分越小。
社会状况就是文化的外在表现,文化不仅具有本土性和传承性,还有着多样性和世界性。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域的文化也在相互的碰撞和交流,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在保持本我的基础上,各本土文化也在汲取着各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