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浅谈中国“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作者:张琪雨
主要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其中承载的却是厚重而悠久的人类历史文明。这些由先辈们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标志与见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情感和特有的思维方式与审美习惯,蕴藏着民族传统文化最深的根源,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保护非遗,是保护文化的根与魂,是找到灵魂的栖息与归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呼吁各国重视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如今在册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38项,为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除此之外,国内还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项目逾3000项。面对如此庞大的非遗数量,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面前:中国该如何做到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保护?更严峻的是,面对西方文化入侵和其他国家抢注世界非遗名录的双重夹击,中国如何坚守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其得以代代传承?对此,我想在这篇文章里简要谈谈中国“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说到抢注事件,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对于韩国抢注端午节(韩国称“端午祭”),抢注中医学(韩国称“韩医学”)等事件仍然非常痛心。我们不由的思考,韩国申遗的捷足先登是否也是给了我们一个教训,迫使我们必须重视起本国文化的保护工作。事实证明,确实在那之后,中国对于文化保护倾注了更多的关注与支持。2005年,国务院发表《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在这则条令中,统筹非遗保护的指导思想,强抓非遗保护的突出问题,其中涉及了不少具体的方面,例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等。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入正轨。在2011年,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从法律条文中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近些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于中国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又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在国内加大保护力度,更将中国的非遗文化推向世界。这是国家在方针政策上对非遗保护的大力支持与推动,国家的态度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厚培了土壤,值得我们每一个国人欣慰。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学校里听到的一次讲座。那是一位羌族的女博士谈地震后的羌族文化保护。她提到汶川地震后,羌族的许多文化都受到了破坏,在对羌族非遗文化的保护中,政府做了很多措施,比如成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立非遗传习所,同时注重对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在这些多重措施下,羌族文化如今再次恢复生机。作为地道的羌族人,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能有如此发展她十分欣慰,她的感情从她的讲述中深切的传达给了我们。对于当时在座的我来说,很是感同身受。我的家乡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阆中古城。在90年代时,城市化进程让曾经古城巨大的面积骤减,大量的古屋古街被拆掉修建高楼,许多民族传统手工艺凋零。在20世纪国家重视文化保护后,剩下的古城开始进行修复和保护,许多本土的技艺与文化也开始重新活跃在人们眼前。被收录在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皮影戏如今在古城院落里的表演场场爆满,国家级的非遗项目阆中丝毯织造技术如今也是名气大升,美轮美奂的丝毯被更多的人欣赏收藏。还有省级非遗保宁醋,盐叶子牛肉等如今更是古城的招牌,随处可见。记忆中醋大街每日的醋香如今不仅在我心田里沉淀发酵,更是飘向全国乃至世界。正是有了注重非遗文化保护的大背景和各项措施政策,我们的非遗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物质性的东西是静止的,我们可以建博物馆将其保护起来,供人们参观学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不然,它是存在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是一种经验技艺,也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它们依靠着人民的双手、声音、肢体等展现。如果用照片、视频或博物馆式的静态传承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对它的变相物化了,从中看到的也不再是真正“活着”的非遗。所以我们对非遗的保护,更要注重活态的保护与传承。羌族文化和阆中非遗项目保护的成功也正是因此。从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跨越,而在新阶段的活态传承中,我们仍然面临很多问题,仍然要砥砺前行。

前段时间,我和朋友们一起去到乐山市夹江县调研国家级非遗项目——夹江年画。夹江年画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有了新的保护与发展,将其从失传的边缘拯救回来。2010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夹江县成立了夹江年画研究所,集中系统的对夹江年画进行创作和发展。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也有幸参观了研究所,采访了夹江年画的传承人。我们看到,如今的年画创作在坚持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加入了很多时代的因素,比如有很多表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年画,也有很多文化创意产品将夹江年画应用于其中,这里同时也对当地的人们开放年画学习和创作课程,是非遗文化活态保护的优秀例子。但在与传承人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如今的年轻人很少有学习年画的人,都更喜欢那些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兴事物,对于传统则不甚了解。传承人在谈话中无不透露出对年画后继传承力量的担忧。纵观全国的非遗保护,很多传统的文化都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同时伴随的还有传承人高龄化严重问题以及传统的非遗难以满足现代的新需求等。

新的阶段,新的攻坚克难。非遗的保护,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基础,而更深入的则是要非遗走进我们的现代生活,走进我们的头脑与记忆。青少年是时代的未来,非遗是民族的过去,让青少年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非遗,让非遗走进校园,走进青少年的生活,将时代的过去与未来共同为青少年的成长助力,相互促进,相互成长则是新阶段非遗活态传承工作应该注重的方面。同时,保护非遗不是为了强行保存已经过时的风俗习惯或传统技艺,而是为了牢记民族的文明,为了尊重先辈的历史和智慧,并从中汲取新的灵感与力量,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由此看来,让传统与时代相结合便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现在的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等都是传统非遗与时代的结合。我始终相信,脱离时代的,不论是人还是物,都将被淘汰。

如今中国的非遗保护工作有令人欣慰的成绩,也有更加艰难漫长的套路需要去探寻。让我们共同期望,中华民族的非遗文化有朝一日能够在在世界的舞台,在每一个国人心中,大放异彩!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