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在异乡不为异客

作者:朱雪瑜
主要内容     

在异乡不为客

“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为万物之灵长的原因,人的超强适应力的体现。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适应能力超群的人。他们迁徙到异乡,既适应着当地的风俗又不忘骨子里的记忆。他们就是客家人,生活在异乡,既适应着生活,又改变着生活。

客家人的祖先原本生活在黄河流域,后因战乱向南迁徙,来到闽粤赣边区,由此形成汉民族中稳定而具有特色的一支民系,为区别于当地的土著而称为客家。客家人经过长时间的迁徙,对于各种环境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他们可以很快的适应当地的环境,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当地的口味,逐渐成为一个“当地人”。但又有别于土著,他们依然保留着客家的风俗,在家中依然说着客家话,在意识中他们依然是客家人的一份子。这是我认为客家人神奇又令人敬畏的地方。

四川也是客家大聚集地之一。巴蜀之客家,源于“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由于清政府的号召,当时迁来四川的不仅有客家人,还有其他省区的移民。相对于四川土著,外来移民都属客籍。在四川,客籍不等于客家。只有清末以来,从闽粤赣边区迁移而来的客家移民及其后裔,才称为四川客家。

举家迁川,并非易事。客家人计划周密、行事果断。在决定迁川之后,就大肆变卖家产既是为筹集旅资,又是折断自己后路变得决绝。再来求助于神明,择一个黄道吉日出行。再好的天气不过一时,不会一世。于是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出现了客家人成群结队、扶老携幼、不畏艰险、跋山涉水的动人场面。

清初以来迁入四川的客家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结合四川地理条件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四川客家的居住范围,小至一个村庄,大至一个乡县。距离成都不远的洛带古镇也是客家人聚集地之一。

以洛带古镇为例,看看客家人入川之后的生活。客家人历经磨难,到达四川。他们逐渐适应了四川的地理环境,也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超凡的智慧为重建天府谱写了辉煌篇章。客家人通过各种会馆、公所、行帮,又利用镇子场(今洛带古镇)的地理位置,进行着商品贸易。也凭借着一双巧手,促进了当地手工业的发展。振兴城镇,繁荣工商。

这是客家人对四川的适应与成就。但客家人的特色习俗也得以保存和流传。这是由于客家人饮水思源,不会忘本。所以对于祖先客家人有祖宗十八代之说。而为了弘扬祖德,客家人的祠堂布置也很重要。而表达家族文化,训勉后人的堂联,更是形成了一种文化。除此之外,清明节的祭祖大典、水龙节、舞龙舞狮、耍牛儿灯、坐鸡公车灯等习俗也保留了下来。

客家文化不仅得到了保留,还影响着四川文化,与四川文化相融合。从湖广来的人,祖先是被捆绑双手押来的,他们要解大小便就得松绑。现今四川人把大小便叫解手,就是这样来的。四川人称客家话为“土广东话”。土广东话既保留了客家方言的基本特点,又融合了西南官话的特色,是优秀文化融合的结晶。

客家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古往今来,以自己的热血、智慧、勤劳,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凭借着一厢赤诚,克服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可怜,成为了异乡的主人。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