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半生缘》,一生去追忆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姓名:杨雪学号:163070017
概述:
《半生缘》以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故事。小说围绕沈世钧,顾曼祯,许叔惠,石翠芝,顾曼璐,祝鸿才几个人的爱情而展开。曼祯因为姐姐的陷害,开始了她的悲惨生活,与世钧察身而过深爱着翠之的叔惠远走他乡,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世钧和翠芝在命运捉弄下结合,但是他们心中却知道这就是一场错误的婚姻,在这场婚姻中只有两个被伤害的人互相怜惜,这怜惜中却没有爱情。曼璐亲手葬送了妹妹的幸福,也没能挽回丈夫的心,最终在抑郁与自责中得病而死。祝鸿才虽然得到了曼祯的人,却未能得到曼祯的心,总归也是不幸的。
正文
曼桢与世钧的第一次相逢,是幽暗的小酒馆中。没有任何浪漫的气氛、鲜艳的颜色,只有破旧昏暗的小店、带着油污的茶杯与筷子,但他们彼此一见钟情。他们的爱情没有浮华的甜言蜜语、没有海誓山盟,在世钧第一次回南京时,曼桢到叔惠家给他们送点心,曼桢帮世钧定闹钟,整理箱子,因而在他们之间,有的只是日常生活中彼此关心、彼此照应的点滴,在平平淡淡中相恋。但这美好平淡的半生缘到这里就“结束”了,幸福被扼杀在突如其来的人性之恶中。曼桢的姐姐曼璐为了满足丈夫的欲望,为了留住自己的丈夫,不惜牺牲自己的妹妹,生生地拆散了曼桢跟世钧,毁掉了妹妹一生的幸福。曼桢被祝鸿才强奸并关在屋子里,歇斯底里的喊叫无效之后,绝望地背对着玻璃窗,而此时此刻,世钧正迈着万分沉重无奈的脚步,怀着无比失落复杂的心情渐渐远去,他们就这样背对背地错过了。世钧寻曼桢而不得,最终娶了他不喜欢甚至有点讨厌的翠芝为妻。看到这里,我总会对世钧的懦弱和对爱情的不坚定生气,如果他能和曼桢一样勇敢,对自己的爱情执着下去,也许这缘分就不会只有前半生了。
曼桢是具有女性主体意识且性格坚忍倔强的平民知识女性。虽然与姐姐顾曼璐出身于同一家庭,但人生道路却不同。曼璐牺牲了自己的青春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供曼桢上学,使她获得了立足社会的能力,显然有恩于曼桢。与此同时,这也是曼璐一个永恒的心结,她觉得自己为了家人牺牲了尊严,青春,婚姻又不幸福,自然会把这些怨恨或多或少地放在受惠的亲人身上,我牺牲了自己的生活让你有了现在这副好模样,难道你就不能为我做一点儿牺牲吗?这样的曼璐也为曼桢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了反面的例子,坚定了她以姐姐为鉴,恪守理想追求,走自立自尊自强道路的决心、意志及自觉性,在实践中表现为经济独立和自由恋爱。
这一场缘分到底是如何演变成这样一个悲剧的?我想,书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曼桢最后的屈服,都有责任。他们的爱都是热烈而卑微的,渴望却又矜持的。张爱玲的小说细腻之处就在于此。故事最大的转折点在曼桢的姐夫想占有她,姐姐为了收回丈夫的心居然狠心毁掉曼桢的幸福。在曼桢被囚禁之后,倔强的曼桢不打算屈服,这其中她也是有很多机会改写这一切结局的。可让人心寒的是,她曾经相信的下人背叛了她,她的母亲也糊涂又守旧,没有帮她,唯一相信的世钧,也因为对这份爱的不坚定而没有及时拯救她。小说中虽然没有用大量的篇幅来说曼桢当时是多么地绝望,但我们可以从后面曼桢对这一切现实的屈服中可以看出,曾经那个顽强的、坚定的曼桢最终也败给了现实,这样的回不去的半生缘,表面上看起来人物没有什么大的情感宣泄,但这隐忍之下的,则都是每个人背后承受的不甘心和无奈啊。
总结
《半生缘》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揭示了平民知识女性在男性法权与金钱的双重奴役下陷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悲哀境地,也反映出知识女性追求人格独立,反抗男性法权社会的艰难性和长期性。曼桢性格倔强坚忍,在绝境中拼命抗争,仍不屈服。对她来说,物质上的困窘是可以通过劳动改善的,而精神上的痛苦恐怕会追随她一辈子。张爱玲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女性生活的危机,她不是以外部世界的尺度,而是从人性的角度,从女性自身的生命存在出发进行审视。她的作品未能给女性指一条正途,但清晰地剖示给她们传统之路的通向死亡。这之中所体现的女性自审意识的觉醒,是20世纪女性文学的进程中可贵而重要的一环;现代女性意识的发展,于此得到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