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本色
中国,一个正在飞速发展中的世界大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流传不断,古老的文明传承至今,但中国人从古至今都被一种叫做“家”的情怀指引。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的前言中写道:“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业为主导地位的国家,本书中所谈到的“乡土”并不是指乡下、村落,而是指我们与土地密不可分的情谊。重土思安,故土难离,家乡的土地对于离家在外的游子意味着生存,在外的飘零心酸只要回到家中的土地上才会忘记,才会感到安稳,于是慢慢到现在,中国人开始离不开家乡的泥土,所有的心都被家中的土地牢牢牵制着。
《乡土中国》这本著作既反映中国的实际状况,又是具有很强理论深度的著作,在中国的学术界具有比较大的影响,成为许多学者研究中国问题的必读书。费孝通先生的妙笔生花更令《乡土中国》中的文章精彩纷呈,通过阅读《乡土中国》这本著作,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社会的重新理解和认识。《乡土中国》虽然仅有十四篇文章,但是却描绘出了生动而贴切的中国传统形象,对很多问题费孝通先生他以精辟的见解和恰当的比喻做出了通俗易懂的解释,这也使得能够让更多的人很好的理解先生他的观点。
中国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不同于西方“捆柴”那样是一种团体格局,而是一种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这是先生相对迪尔凯姆的“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而提出的概念,而且非常符合中国国情。费孝通先生把中国的社会结构比喻作“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不一定相同的“。每个网络都是以“己”作为中心,每个网络的中心也各不相同。
像我们国家,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我们国家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仰,那就是要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并要迈向共产主义社会。时至今日,虽然城市化成为中国发展不可阻挡的浪潮,但乡村仍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土的情怀仍是中国人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柔软部分,既包括对故土的怀念,也包括对共同信仰的认同,那一份敏感的不可触碰。这是中国的现实,也是中国的特色。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书的序言和后记中有一句同样的话:这算不得是定稿,也不能说是完稿,只是一种尝试的记录罢了。费老先生求真务实的探索与发现激励了无数人,书中的理论和想法在现在一定会有一定的改变,但是这种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创新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