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油糕调研报告
第一章:本次调研背景
根据民俗学课程要求,我组选择了八宝油糕作为非遗方面的调研对象。我组中包含中江县本地人,对于八宝油糕有较深的认识,且在吃住方面也有一定便利,所以于5月11日下午三点,我组人员乘车前往中江县进行调研。
第二章:基本状况
八宝油糕是四川省中江县的地方传统糕类特产,具有200多年的历史。民间传言八宝油糕起源于乾隆年间,最初是献给乾隆皇帝的贡品。它由8种主要原辅材料精制而成。外观呈梅花状,表面油润光滑,口味纯甜清香,带有浓郁的鸡蛋香和多种果料的滋味,具有油而不腻、外酥内软、芳香绵糯的特点,是糕点中的珍品。在改革开放前,由于物资紧缺,生活条件较差,所以八宝油糕在制作上与最原始的八宝油糕有较大区别。而到了今天,依然有许多八宝油糕的店铺采用了较为方便的制作方法,而仅有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伍城南路35号的“正宗八宝油糕”店铺的王承学老师傅采用了最为正宗原始的做法制作八宝油糕。目前,王承学雇佣了多名工人帮助制作八宝油糕,子女也回来帮助经营店铺,但由于店铺门前政府正在进行修路工程,所以销售处于淡季。
第三章:工艺流程
第一步:制作拌料。拌料的原料包括了鸡蛋,白糖,食用油,面粉和蜂蜜。鸡蛋由制作人一个接着一个沿着盆子敲碎再打入盆中,然后倒入白糖,食用油,面粉和蜂蜜。一次制作大约需要使用鸡蛋100个。然后对拌料进行放置处理,等待所有原料浸泡大约30分钟完全渗入。渗入完成后由制作人通过传统手法拌料,需要用双手在盆中进行搅拌使其均匀,才算完成拌料。
第二步:装磨具。在拌料完成后将盆中的物质用勺子依次倒进梅花状的磨具中,然后加入最重要的材料:“八宝”。八宝是王承学老师傅制作的正宗八宝油糕与其他八宝油糕店铺区别最大的地方,王承学老师傅按照最原始最正宗的配方,加入了:杏仁,核桃,瓜子,橘皮,黑芝麻,冬瓜糖,葡萄干,花生米一共八样。花生要经过炒熟并且炒脆,然后去掉花生皮再用到剁碎,核桃也要去其涩味并用刀剁碎。八宝制作完成后由师傅捏在手中,依次撒入梅花盒。装磨具这一步也就算完成。
第三步:烘烤。将梅花盒磨具放入烤炉中进行烘烤10分钟。油糕便基本成型
第四步:成型。真正的成型需要将油糕倒入盆中。整齐排放,才算成型。
第五步:装袋。进行八宝油糕每10个为一组装入袋中。
注:成型与装袋这两步较为简单,但强调这两步的原因,是因为目前王承学制作八宝油糕并非全部由自己亲自完成,也不是全部由儿女完成,而是请了一些工人来帮助制作。成型和装袋这两步是重要的商业步骤,直接决定了八宝油糕能否卖出去。所以在对王承学老师傅进行采访时他特地强调了这两个步骤。
第四章:现状
八宝油糕于中江县以及管辖中江县的德阳市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当然,在中江县的知名度最高。然而,中江三绝:中江挂面,中江柚,八宝油糕。这三者中,八宝油糕的知名度远不如中江挂面(中江柚的知名度更低)。毫无疑问,在中江本地,八宝油糕的知名度非常高,上至白发老人,下至黄发小儿,都爱吃八宝油糕。通过百度地图搜索,我们也能查到在中江本地有很多八宝油糕的店铺。但是在这之外,并没有一家八宝油糕的专卖店。而且更加不幸的是,目前王承学老先生的店铺,最正宗的八宝油糕门前竟然开始了市政府的修路工程。老师傅告诉我们,由于这项工程,导致来往不便,所以油糕的销量一直处于淡季。即使是本地人来购买的次数也有所减少。而在互联网上,中江挂面有关的百度搜索结果高达386000条,而八宝油糕有关的百度搜索结果仅为64100条,中间相差了整整一位(中江柚的搜索结果仅为26100条)。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这样的宣传范围广度力度是不容乐观的。根据我组成员在互联网上的搜索结果显示,当下对八宝油糕的宣传只有两次:一次是搜索号上的:更成都账户于2017年09月04日21时00分发布的文章,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八宝油糕。但是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这篇文章少有人问津,本身“更成都”这一账号一共发表了579篇文章,而总阅读数只有38万。平均下来每篇文章的阅读数相当少。而另一次宣传则是一栏腾讯视频主办的综艺节目“拜托了冰箱”中,由中江本地人,著名明星谢娜,亲自邀请了王承学老师傅登台制作美食八宝油糕,并推荐给其他明星。节目于2017年播出之后引起了小范围内网民的讨论,不少网民都发帖询问这是什么食物并且对其有一定兴趣。不过在另一方面,八宝油糕的表现还算不错:网购。在淘宝网上,八宝油糕的销量和中江挂面的销量非常接近,有的店铺一个月能卖出300份。但可惜的是,目前淘宝上出售的八宝油糕很多都不是正宗的八宝油糕。而且由于谢娜本人以及节目的宣传,许多店铺都借此为噱头加之在商品的封面上,不免有欺诈之嫌。
关于王承学老师傅的店铺,其实也存在一定问题。前文提到政府修路影响了生意是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原因是它的规模实在太小。这家店铺本来不是店铺,这条路本来是小区的过道,在80年代时,王承学所在的单位解体,而他又正好想做点小生意,最终看中了这里,才由王承学师傅租下来制作并出售八宝油糕。目前,王承学的子女也在帮助他经营店铺,并且雇佣了工人进行制作,而且也有较为稳定的来源,中江本地人都喜欢来这里购买,所以稳定发展是不成问题的。
第五章:保护建议
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八宝油糕不属于即将消失的非遗。并不需要像保护濒临灭绝的白鳍豚和大熊猫那样严峻。在中江本地八宝油糕几乎是肯定会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但是,在信息时代,八宝油糕不应该仅仅只限于中江县,德阳市。首先八宝油糕就应该向中江周围最大的城市,也是西南的经济中心:成都,进军。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动用的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作为具有历史价值的非遗,八宝油糕走上电视台和报纸并非难事,但是首先,需要政府的支持。王承学老师傅目前并没有政府颁发的非遗传承人证书,在很多宣传工作方面都会碰壁,只有给政府方面做足了工作拿到了证书,才有可能借助传统媒体发力。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选用新媒体,而要使用传统媒体?原因很简单,传统媒体的地域性非常强,新媒体虽然传播的范围较大,但是精准投放于一个地区的能力却远弱于传统媒体。中江县在四川省以中江挂面为闻名,本省人接触程度较高,而成都从经济体量和人口上来看都是使用传统媒体进行传播的最佳选择。而落实到行动上的话,先不求在成都开设专卖店,应该先选择一些较为有名气的糕点店铺,如“宫廷糕点”这样深受成都本地人喜爱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店铺,将八宝油糕作为新品出售。然后根据顾客的反应再决定是否开设专卖店,或者将八宝油糕分配到其他店铺。
而关于新媒体领域,更多的是如何将八宝油糕包装起来。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商业的社会。如何要让一个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商品变得具有商业价值?这就需要新媒体来进行包装了。常见的方法是邀请一些大V转发,通过竞价排名的方式提高八宝油糕的搜索排名,写软文推广等。而落实到具体上。则需要找寻一下地域性较强的大V,比如“成都美食”这样的既有专业性也有地域性的博主进行推广。写软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了解八宝油糕的人都知道,八宝油糕在历史资料方面的匮乏简直一言难尽,但是对于要求相对宽松的新媒体来说,这反而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没有故事?那就编故事!写软文在各大平台推送,将历史价值和八宝油糕本身的特点融入其中,包装成一个即可口还价格实惠,甚至还能和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人物扯上关系的产品。则便是新媒体平台最大的优势。而做这些方面的功课,或许不会给中江县的旅游收入带来什么影响,但却会给淘宝网店带来重要影响。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拜托了冰箱”这一栏节目对于八宝油糕的销量所造成的推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