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系列营销活动的影响力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获取新闻资讯的新方式。而在众多新闻App之中,“今日头条”的成功格外引人瞩目。文章在分析国内新闻App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今日头条”的成功突围中归结出当今时代新闻App的生存法则:从“内容为王”到“筛选为王”,完善用户体验,充分发挥简洁形式和图片新闻的优势等。同时论述“今日头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期为未来新闻App的发展献言献策。
陆璐的《从“今日头条”的成功突围看新闻APP的生存法则》中提到——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人们想要获取更多有效的资讯,自然会依赖于新闻媒体。传统新闻媒体独占鳌头的时代已经远去,新媒体的交互式传播方式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新闻App应运而生。为了抢占先机,诸多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公司、媒体公司纷纷转战App市场,研发出诸多新闻资讯类App,而“今日头条”仅是其中之一。
但是为何“今日头条”成功吸引人们的注意并得到认可呢?我觉得其中原因取决于的就是其独特的营销活动,内涵以及其系列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从内容为主到筛选为主。当今时代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而“今日头条”则给出了另一个答案——“筛选为主”。用户需要获取的信息不是爆炸式杂乱无章的信息,而是经过筛选的、令用户产生兴趣的信息。事实上,信息量越大,越需要归纳与整理,在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中,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长篇大论,碎片化的信息反而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播,微博之所以盛行便是因为它的上限只有140个字。但即便是传递这样的简短信息,倘若数目过于庞大,还是很难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因此,信息的筛选就显得尤为重要。“内容为为主”并不意味着什么样的内容都可用,传媒精英默多克联手苹果公司一手创立的数字报纸《TheDaily》的失败便是最好的证明,形式上的粘贴并不能保障其成功,由此可见,内容是不是能暂居人们视线,不是媒体说了算的,是由用户自己来评判的。要做出让用户能认同的内容,一是要懂用户,二是要激发用户。“今日头条”通过与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qq建立联系,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找出用户的兴趣点所在,从而将用户需要的信息推送至其面前,呈现出一种新型的传播模式。
完善用户体验。“今日头条”的宗旨便说明了其成功的主要因素:关注用户体验、注重与受众的关系。“秒懂”用户的形式显然十分贴心,在第一时间推送用户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无疑是一种绝佳的用户体验。新闻App主要应用于移动媒体上,本身就是一种极度亲民、普及的信息传播载体,这种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推送模式必然广受好评。
简洁的形式与图片新闻。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阅读时更加倾向于选择形式更为简洁的内容,简单大方的标题往往就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因此新闻类App在设计阅读界面时,应当是越简洁越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新闻App上架,而一旦可供选择的范围扩大,用户也会更加“挑剔”。今日头条应对这些问题用了两个方式——务实头条业务,通过内容生产,提升算法效率,营收模式和推广直播,游戏,订阅号,动漫,灰度社交,音乐,文学,贴吧,问答,视频等业务这两大板块,借此形成一个稳固的内容生产生态社群。
头条的营销影响危机。腾讯发布一则声明,称“今日头条”及“抖音”系列产品的实际运营者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近期的种种行为,已经构成商业诋毁及不正当竞争,因此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索赔人民币1元并要求两家公司在自有新闻媒体平台全量推送公开道歉。“微信借口封杀”和“微视抄袭搬运”成为张一鸣指控腾讯的两宗罪,而大佬间的言辞碰撞,也为双方矛盾的进一步发酵定下了基调。腾讯暂停的相关合作,包括商业采购、投放资源以及其他商业服务性质的合作等。一位腾讯内部人士述说,腾讯此次诉讼主要是针对今日头条的诋毁商誉行为,暂停合作并不会涉及产品层面。
针对腾讯提出的暂停商业合作带来的影响,今日头条目前还没有对影响进行评估,不过腾讯对头条系产品的“封杀”,对用户的影响非常大,对公司产品的正常发展也造成严重影响。
漫长的诉讼流程刚刚开始,最后的裁判结果目前无法得知,但可知的是,腾讯与今日头条的正面“交火”已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