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探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的精神世界

作者:梦的海洋
主要内容     

摘要:由美国著名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所创作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二十世纪美国的一部引起世界性轰动的文学经典作品之一,并且时至今天依然畅销不衰。该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也成为了经典文学人物之一,对其的研究数不胜数。而本文则从文字的背后触入霍尔顿的心灵,探析霍尔顿的精神世界,以明晓霍尔顿是如何从选择逃离现实社会去往自然生活到最终又选择回归现实社会的。

关键词:霍尔顿;精神世界;逃离;回归

《麦田里的守望者》讲述了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是一个16岁的美国青少年,他因为成绩不及格而被潘西中学开除,并在这之后在纽约市流荡了一天两夜的经历。霍尔顿游荡在纽约市时,心中一度希望离开现实社会而去西部过自然的生活,但是在妹妹菲比的感染下,霍尔顿最终选择回到家并且大病了一场,至于之后的霍尔顿怎么样,霍尔顿并没有继续赘述。故事似乎十分简单,但是在绝大部分读者看来,《麦田里的守望者》无疑是一本令人初读便欣喜若狂的小说,它以天马行空的意识流手法细腻而深刻地描绘了霍尔顿一种既独特而又普遍的精神世界。德国学者汉斯·彭娜特首先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着力剖析了霍尔顿的孤独。他认为霍尔顿心中有两个世界:—个是由阿克利、斯特拉雷德以及妓女桑妮等人所代表的丑陋世界,另一个则是由弟弟艾里、妹妹菲比以及修女等人所代表的纯洁、美好世界。而霍尔顿是如何从选择逃离现实社会去往自然生活到最终又选择回归现实社会的缘由在汉斯·彭娜特的观点已经可见一斑了。

一、霍尔顿的逃离

霍尔顿的历史老师斯潘塞先生与霍尔顿谈话的时候对霍尔顿说道:“人生的确是场比赛,孩子。人生的确是场比赛,你得遵守比赛规则。”但是霍尔顿恰是一个对这场比赛嗤之以鼻的人,在他看来这场人生的比赛本就没有公平而言,所以也就毋庸谈论规则。所以,不难发现,霍尔顿是一个处于叛逆时期的16岁青少年。霍尔顿的逃离就像我们每个人在青春期都几乎做过的离家出走,只不过塞林格赋予了霍尔顿一种精神世界的内涵。

其实,由阿克利、斯特拉雷德以及妓女桑妮等人所代表的丑陋世界正是霍尔顿产生逃离现实社会的缘由了。阿克利、斯特拉雷德以及妓女桑妮等人都是霍尔顿唯恐避之不及的人物,他们或多或少都给霍尔顿留下了负面的印象。比如斯特拉雷德,他是霍尔顿同宿舍的室友。斯特拉雷德为霍尔顿主要留下了三点负面的印象。第一,斯特拉雷德外表光鲜靓丽,实际情况却是一个邋遢货。霍尔顿说“他看上去总是挺不错,可是你该见识一下比如说他的剃须刀吧,总是锈得一塌糊涂,沾满泡沫、胡渣和别的东西,他从来不清洗。”第二,斯特拉雷德喜欢请人帮忙并且要要求别人。斯特拉雷德想要出去约会却请求霍尔顿帮他写一篇作文,他要求霍尔顿说:“什么都行,只要是描述性的。一个房间或者一座房子,或者你住过的地方什么的——你也知道,只要他妈的有描述性就行。”可是在之后他返回宿舍看着霍尔顿帮他写的作文是关于棒球帽的,却又气急败坏地说道:“我跟你说过,必须是写他妈一个房间或者房子什么的。”第三,斯特拉雷德喜欢玩弄感情,与女孩交往只是为了做爱。斯特拉雷德与女孩出去约会,却都不清楚那个女孩的名字。尤其是当霍尔顿得知斯特拉雷德在埃德·班基的破车里与他曾经喜欢的邻居女孩简·加拉格尔做爱的时候,霍尔顿用尽全力打了一拳斯特拉雷德,与斯特拉雷德扭打了起来。

斯特拉雷德只是一个例子,所代表的正是霍尔顿精神世界的一面丑陋世界的人物。斯特拉雷德的三个负面印象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词——虚伪。其他人诸如阿克利和妓女桑妮等人也是个个虚伪至极,让霍尔顿感到厌恶。所以不单单是成人世界虚伪至极,而是在当时的霍尔顿看来现实社会的所有人都虚伪至极,这让霍尔顿对这个虚伪的现实社会深恶痛绝。霍尔顿原本认为自己的哥哥D.B.是一个好人,但是却去了好莱坞做编剧,这让他感到自己的哥哥D.B.也虚伪至极。还有他一直喜欢的弟弟艾里,但是艾里却死了,这让他更为难受,对现实社会深恶痛绝。

所以究其原因,霍尔顿产生逃离现实社会的想法正是因为现实社会的虚伪和肮脏让他深恶痛绝。

二、霍尔顿的回归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结局是霍尔顿在妹妹菲比的感染下回到家,放弃了乘火车到达西部过自然的生活。也就是说,霍尔顿放弃逃离现实社会的想法,希求回归融入现实社会。

而促使霍尔顿转变想法回归现实社会,正是由弟弟艾里、妹妹菲比以及修女等人所代表的纯洁、美好世界的感染。这纯洁、美好的世界让霍尔顿感觉现实社会不全部都是虚伪和肮脏的,正如污浊的池塘也盛开着圣洁的莲花。比如霍尔顿的妹妹菲比,霍尔顿转变想法的决定性人物就是他的妹妹菲比了。当霍尔顿想到他会因为感染肺炎而死掉的时候第一个想见到的人就是他的妹妹菲比,并且霍尔顿半夜赶回家的时候告诉了菲比自己内心的想法。霍尔顿想要借菲比一些钱,但是菲比将她自己所有的钱都拿给了霍尔顿,这让霍尔顿十分感动。在这之后,霍尔顿下定决心离开纽约到达西部过自然的生活,但是妹妹菲比提着装着自己衣服的手提箱想要和霍尔顿一起搭乘火车去西部。这让霍尔顿十分苦恼,于是他带着妹妹菲比来到动物园。霍尔顿淋着暴雨坐在长椅上,看着菲比坐在旋转木马转了一圈又一圈,不禁感到十分开心,于是就选择与菲比一起回到家。

“不管怎么样,我老是想象一大群小孩儿在一块麦田里玩一种游戏,有几千个,旁边没人——我是说没有岁数大一点儿的——我是说只有我。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哪儿过来抓住他们。我整天就干那种事,就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得了。”这就是霍尔顿对妹妹菲比坦白自己的梦想时所说的话。

霍尔顿所说的麦田就是指纯洁、美好的世界,而悬崖下就是丑陋世界。霍尔顿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以防止生活在纯洁、美好的世界的小孩坠落在丑陋世界。而霍尔顿的妹妹菲比就是仍然生活在纯洁、美好世界的小孩,菲比的一举一动都在感染着霍尔顿,让霍尔顿感受到现实社会仍然温暖的一面。“看着菲比转了一圈又一圈,我突然感到太他妈开心了。说实话,我他妈几乎要大喊大叫,感到太他妈开心了,也不知道为什么。”霍尔顿喜欢小孩子,除了妹妹菲比还有弟弟艾里,小孩的纯洁之心让霍尔顿感到十分开心。正是菲比的纯洁感染了霍尔顿,使霍尔顿转变了想法。

三、霍尔顿的抉择

霍尔顿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从逃离到回归,其抉择的转变让人为之侧目。但是霍尔顿回到家后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霍尔顿说:“对那些事,我现在不是很有兴趣。”因此有关霍尔顿之后的人生到底是怎么样的?只能要我们自己来猜测和推断。

关于霍尔顿之后的结局的论争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些评论家们认为霍尔顿历经矛盾、抗争,最终回到社会。尽管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精神崩溃,但他最终认清了人生成长的历程,适应了社会。评论家波尔曼指出:“霍尔顿知道事物将不再和从前一样……,他知道他的周围发生了雪崩似的变化。在小说的最后一幕场景中,在中央公园里,当霍尔顿看到菲比骑着木马玩耍时,他的内心得到了安慰,我们也知道他长大了。”而另外一些评论家则对小说的结尾持悲观态度,他们认为故事在霍尔顿精神崩溃的悲哀中结束,因为霍尔顿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所以只能以这种方式逃避。国内评论家方成认为“霍尔顿是自觉的逃避者,其反抗充满着失望和无奈……。霍尔顿的结局是彻底的人生绝望,以致精神崩溃,被送进精神病院。”

笔者关于此问题比较倾向于前评论家们的观点。我同样认为霍尔顿回到了现实社会,他发现了现实社会其实是丑陋与美好并存的,因此他学会了包容地看待现实社会的一切,并且最终很有可能成为了一名作家。

四、结语

从霍尔顿希求逃离现实社会到自然社会,又转变想法回归现实社会。不难发现,霍尔顿的精神世界其实是分裂的,而不是一体的。但是霍尔顿却又是一个“英雄”般的人物,他所追求的美好幻想也是我们每个人精神世界所希求的纯洁的一面。

参考文献:

[1]傅青青.反抗与回归——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解读[J].文学界(理论版),2013,No.167(1):226-227.

[2]刘兰.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的双重性格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s1):12-14.

[3]施兆莉.从隔离到和解——评《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精神成长历程[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1):297-300.

[4]罗世平.精神病症情结透视──论杰·戴·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J].外国语文,1996(3):26-32.

[5]花可人.美国青少年对自我的探寻[D].上海师范大学,2006.

[6]朱晶.《麦田里的守望者》反叛迂腐与虚伪的“现代经典”[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4):114-122.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