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读书报告

作者:薛玉娟
主要内容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读书报告

一、序论

作者:罗宗强

罗宗强,1932年11月25日生于中国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1956年入南开大学中文系学习,1961年毕业后考取硕士研究生,师从王达津先生治中国文学批评史,1964年毕业后至江西赣南师范学院任教。1975年回到南开,1981年晋升副教授,1985年晋升教授,1986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任教至今。

出版社:中华书局

总体影响:自总体趋势而言,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思想的整个发展过程,就是文学的艺术特质逐步被发现和发挥的过程。对于这三百八十余年间文学思想的种种形态的是非功过的评价,都必须面对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的历史事实。这个过程发展到文、笔问题的讨论,本来有可能出现一种纯文学的概念,但是后来夭折了。这夭折,有中国文化的极为深刻的原因。

二、本论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建安的文学思

第一节士人心态的巨大变化

第二节非功利、主缘情、重个性求华美的文学思想的出现

第三节追求慷慨悲凉的美

第二章正始玄风与正始之音

第一节正始玄风与士人心态的变化

第二节表现老、庄人生境界的文学创作倾向

第三节文学创作的哲理化

第四节美文学技巧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节正始玄风接触到的文学理论问题

第三章西晋士风与西晋文学思想

第一节西晋士风的变化

第二节文学思想变化的缓慢的开始

第三节结藻清英、流韵绮靡的创作倾向

第四节对文体特征的探讨

第五节陆机《文赋》的理论贡献

第六节重真情——西晋诗歌思想的别一支

......

第九章文学思想的多元发展

第一节“文”的观念的辨析

第二节主质朴、重功利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尚自然、主风力的诗歌思想

第四节重娱乐、尚轻艳的文学思潮

第十章北朝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北朝文学思想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重实用、尚真实、求朴野的文学思想倾向

第三节南北朝文学思想融合的趋势

结束语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部分引用书目

后记

正文:

第一章建安的文学思想

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不仅决定了中国文学思想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且对中国文学思想的特质也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建安文学在思想内容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了当时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的疾苦,如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王粲的《七哀诗》、蔡琰的《悲愤诗》、曹植的《送应氏》等,都是这类内容题材的作品。二是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与情感、心志,如曹操的《短歌行》抒发的是建功立业的理想,刘桢的《赠从弟》表现的是对志节的崇尚,曹植的《白马篇》以游侠的题材抒发为国捐躯赴难的壮志豪情。此外,也有一些游子思妇、游仙的题材。建安文学总的来说体现了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第二章正始玄风与正始之音

曹植的去世代表着文学思想史上的建安时代结束。另一批重要文人,如何晏、阮籍、嵇康、向秀等相继出现,文学思想的发展也就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一批崇尚老、庄的士人,他们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他们的人生理想、人生情趣、审美趣味、生活方式,都受着玄风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很自然地也反映到文学思想上来。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第三章西晋士风与西晋文学思想

咸熙二年(265)司马炎正始登基。自此时起,至永嘉南渡这个时间段落,从士人心态到社会思潮,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貌,文学思想亦表现出相应的特色。我们把这_时间段落,看作文学思想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在文学创作上并无杰出之建树,无论是诗还是文,都没有出现足以独标一代文风的大家;但是,在文学理论上却出现了足以与建安文气说比美的陆机的《文赋》。从文学思想发展的角度考察,这个时期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的。

《文赋》涉及的头一个问题就是物感说,这也是中国传统文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它所体现的文艺美学思想来看,虽然它也有若干儒家思想的影响,例如最后关于文学的社会功用的论述,以及内容与形式关系等,但主要还是受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影响比较深,同时也受到当时玄学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东晋的文学思想

自曹魏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一直处于大步前进的时期,其中以东晋年间的文人最为著名。东晋出现了山水诗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等人,他们对旧体诗作出改革,为将来隋、唐的诗文盛世创造了前提条件。东晋时期,放荡的行为稍微收敛,但清谈之风因为朝廷权贵提倡而盛行不衰。当时世族生活优裕,多喜于名山古刹、别墅湖畔优谈玄理,成为社交活动。朝廷及世族忽略具体事务,终日畅谈玄理,形成苟且颓废的价值观,导致东晋朝廷逸于偏安。由于佛教东传,许诣、孙绰将佛学加入清谈,与玄学互相激荡。

第五章元嘉与永明的文学思想演变

元嘉文学思想的新变,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概括起来,它形成了如下特点:一是山水题材大量进人诗文,并且在反映山水题材时追求一种写实倾向,正式奠定了我国的山水文学的根基;二是文学创作由哲理化又回到感情抒发上来,又出现了重抒情的倾向;三是出现了对不同艺术风格的追求,在一个时间段落内并存着不同的艺术趣味;四是有意于对文学的表现手段的探讨。永明文学思想的主要倾向,仍然是中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

第六、七、八章刘勰的文学思想

刘勰的文学思想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有充分的描写。书中的文学史观,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把以往这一方面的理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刘勰也很重视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在《通变》篇中,他根据扬雄关于“因”“革”的见解所提出的“通变”,即文学创作上继承和革新的关系。他要求作家要大胆的创新:“日新其业”,“趋时必果﹐乘机无怯”。又强调任何“变”或创新都离不开“通”,即继承。所谓“通”,是指文学的常规:“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文学创作只有通晓各种“故实”,才会“通则不乏”(《通变》),“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只有将“通”与“变”、“因”与“革”很好地结合和统一起来,文学创作才有可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通变》),获得长足的健康的发展。

按《序志》的说法,从《时序》到《程器》的五篇属批评论。不过,其中《时序》、《物色》两篇,兼有创作论和批评论两方面的内容。《时序》从历代政治面貌、社会风气等方面来评论作家作品及其发展情况;《物色》从自然景物、四序变迁方面来评论《诗经》、《楚辞》、汉赋及“近代以来”的创作情况。两篇比较起来,《时序》侧重于文学批评,《物色》侧重于文学创作。刘勰的理论成就有:物色论、神思论、风骨论、体论、势论、味论和术论。

第九章文学思想的多元发展

钟嵘的诗歌重抒情、尚自然、主风力、求华美,箫统的文学主张抒情且重词采之美,箫衍家族文学的重娱乐、尚轻艳……总的来说,梁代之后,文学思想是多元化的。“宫体诗”的出现,也使宫体诗成为主流思潮之一。宫体诗主要题材有:妇女与男女之情、咏物、游宴登临和游戏。

第十章北朝的文学思想

北朝的文学思想自一开始便是非常传统的,是儒家政教之用的观点。北朝的文学思想主要是重实用、尚真实、求朴野。南北文学有差异:自创作目的言之,北方较重功利,重实用,由此而逐步走向抒情;而南方由重抒情、重玄理又回归于抒情,再发展到消遣与娱乐。自艺术形式言之,南方由追求词采的艳丽、追求声律的美,发展到探讨文学的特质问题,从而讨论声律问题,讨论文、笔问题;北方在艺术形式的探讨上,除追随南方之外,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成就。自艺术格调言之,北方有一种苍茫壮大的情思,南方则表现为鲜艳明丽。后来逐渐融合,南北文学思想的交融,主要表现为审美趣味的交融,极简单地说,是南方的细腻的技巧与美丽的词藻跟北方壮大情思的融合。

三、结论

在中国文学史上,人们常以文学理论与批评作为银营南北的标志,把它和唐诗宋词元曲明请小说并列。这种看法不是没有理由的,魏晋南北朝确是一个文学理论和批评十分繁荣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是一本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专著。魏晋时期战乱不断动荡不安,这也是个思想异常活跃、精神空间开阔、文化环境宽松的时期,杰出的极富个性的人物辈出,文学成就也极高。《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详尽勾勒了这近四百余年间文学思想的发展脉络,点明各时期的特征,力求描述文学思想发展的真实面貌,凸显出发展的总趋势。作者治学严谨,评价客观公正,读来有如沐春风之感。

四、参考文献

《文心雕龙注》刘勰撰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史通义》章学诚撰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