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浅析六朝、明代和清代的民歌

作者:薛玉娟
主要内容

浅析六朝、明代和清代的民歌

摘要:1920年中国现代第一个民间文学研究团体——歌谣研究会成立。成为我国民间文学研究的里程碑。以周作人为首开展歌谣运动。1934年郑振铎开始写《中国俗文学史》,历时四年完成。“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换一句话,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俗文学”就是除诗与散文之外的重要文体,如小说、戏曲、变文、弹词等。在此,浅析六朝、明代和清代的民歌。

关键词:六朝民歌明代民歌清代民歌

正文:

一、六朝的民歌

六朝的民歌,有其特殊的地位。其地位较之明、清的民歌都重要得多。它像唐代的词,元的散曲,立刻便得到许多文人学士们的拥护,立刻便被许多文人学士们所采纳,立刻,这种新声便有了广大而普遍的影响。

有人说,六朝文学是“儿女情长,风云气短”。又说是“连篇累族,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为什么六朝文学会成为这样的一种风格呢?其主要的原因便是受民歌的影响。六朝的民歌,从晋代的东迁开始,便在文坛上发生了很大的作用。

二、明代的民歌

明代民歌在当时南北地区都广为流行,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自中期开始受到广大市民和下层人民的喜爱。俗文学的兴起,也对明代民歌的繁盛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明代的民歌在形式上,包括俗曲和民歌。内容上,以情歌为主。风格上,清新活泼。最早的明代俗曲,为我们今日所见到的,有成化间金台鲁氏所刊的:(一)四季五更驻云飞;(二)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三)太平时赛赛驻云飞;(四)新编寡妇女诗曲四种。

“送郎出去并肩行,娘房前灯火亮瞪瞪。解开袄子遮郎过,两人并做子一人行。”(《童痴二弄·山歌》)该民歌代表明代民歌主要成就。其特点:1、真实描绘平民阶层的世情俗态。2、热烈歌咏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3、艺术手法和创作技巧更趋成熟。

三、清代的民歌

今所知的最早的民歌集,乃是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京都永魁斋”所梓行的《时尚南北雅调万花小曲》[1]。水魁斋只题着梓行的年月“岁在甲子冬月”,但马隅卿先生[2]所藏的一本,封面前有维宽氏的“乾隆三十九年吉立”字样,由其版式看来可知此“甲子”,必是乾隆九年。如果是再前六十年的刊本,则便是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的“甲子”了,但其版本却全然不是康熙时代的,更不是明代的。故可断定其刊行年代必为乾隆九年。

民歌从来不为固定的格式所拘束,形式自由活泼,服从内容的要求,因此互不雷同,各呈异彩。像《小白菜》的兴体虽然是古老的民歌创作手法,然而在这里恰好用“叶叶黄”来象征孤儿的憔悴形象,信手拈来,皆成妙谛。至于运用大量的比喻来烘托主题如《天上星多月不明》,用适当的双关来表达深意如《妹相思》,用白描的手法以勾勒鲜明的内容如《脚踏板凳手爬墙》,则是最通见的。它还有一个特色是使用质朴真挚的语言,健康而纯洁,极少矫揉造作。这几乎是在所有的民歌作品里都存在着的。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或是文人的拟作,或是文人的加工,绝非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了。

当然,也不应该否认民歌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仍旧存在着许多缺陷,特别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大部分是城市中的产物,因而就会参杂着落后庸俗的封建、迷信和色情的成分,又由于辗转传播,也不可能没有彼此沿袭的情况出现。[3]

注释:[1]一本一百余首的小集子,包括:(一)《小曲》三十六首

(二)《劈破玉》五十三首

(三)《鼓儿天》五更一套

(四)《吴歌》五更一套

(五)《银纽丝》五更十二月

(六)《玉娥郎》四季十二月

(七)《金纽丝》四大景

(八)《十和偕》三十首

(九)《醉太平》大风流

(十)《黄莺儿》风花雪月

(十一)《两头忙》恨媒人

[2]马隅卿(1893——1935),原名马廉,浙江鄞县人。近现代著名的藏书家,小说戏曲家。曾任北平孔德学校总务长,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8月继鲁迅先生之后在北大讲授中国小说史,后曾主管孔德图书馆。

[3]《浅析我国清代时期的民歌》

参考文献:《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乐府诗集》一百卷,宋郭茂倩编,湖北书局刊本

《古乐府》十卷,宋左克明编

《明清民歌时调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73010113薛玉娟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