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读书报告

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湖南邵阳(今邵东)人,1911年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1929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在任期间改革清华大学历史系,建立起全国一流的史学阵营;1935年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弃学从政,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194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61年任台湾驻美"大使"兼"驻联合国代表";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的人";1965年10月9日在纽约去世,享年70岁。他在政治上支持蒋介石实行的“先安内而后攘外”政策,反对当时国人要求武装抗日、收复失地的正义呼声,在外交上支持南京政府与苏联恢复外交,因而深受蒋介石的关注与赏识。作为一名爱国知识分子,蒋廷黻目睹国家多难,痛心疾首。1932年,蒋廷黻与胡适、丁文江等当时知名学者,创办《独立周刊》,讨论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尽知识分子在国难时期的责任。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订后,蒋廷黻告诫当时青年学生“吾辈皆黄帝子孙,岂容外人将祖遗夺去而不顾”,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作为历史学家,蒋廷黻主张兼重中外历史,兼采中外史学研究方法,治史颇有建树。在其代表作《中国近代史》一书,提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的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特定历史时期,蒋廷黻是个讲求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他治中国近代史,就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资借鉴,富强国家。

作品介绍:全书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夕,中国外交各方面失败,内政腐败堕落,官员的成群结队。以及清廷几元大将.应对中国的现状所作出的抵御行为及农民阶级,士大夫阶层所做出的努力。

他人评价:

蒋廷黻“所要求于知识界的,是动态、是入世、是事业、是实物,是书本以外、是主义以外、是文字以外、是‘清议’以外,是与小百姓同一呼吸”,“这种真正的民胞物与经世致用的精神,才是蒋廷黻的真精神,才是蒋廷黻要求于中国知识阶级的真精神”。--李敖

半个世纪以来,又有几本近代史著作超过了它?当今专为获奖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来也不及这本书的分量。--何炳棣

蒋廷黻先生于近代中国史之科学研究,实与罗先生(罗家伦)同开风气。他为中国近代史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基础,为旧中国的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新的观念,是一个开山的人。--郭廷以

他为中国近代史在这一时期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基础。这个基础不只是建筑在若干原始材料上,更要紧的是他发展的几个基本观念。有了这些观念的运用,他才能把这一大堆原始资料点活了。--李济

我的评价;近代中国遭受侵略并不完全是屈辱,而应该被看作是社会转型的契机,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实现近代化,于国于民大有裨益。作者也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了贬低。这些对于现代读惯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人的思维来讲应该算是一种冲击吧。

这本书只从19世纪写到了孙中山逝世。文中很多观点刷新了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比如林则徐虽然被看作禁烟英雄,但他作为士大夫阶级的代表,觉悟到中国不如西方,他却为了自己的名誉,不肯公开提倡改革,让士大夫继续睡在梦中;李鸿章委实是晚清眼光深远之人,而不是那个只会在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的重臣,他很早就看清日本的野心,疾呼当时的人猛醒与努力,并提倡改革,可惜囿于自身的不彻底,还是不能挽救当时的形势。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却不知道失败的原因,进而无法改正,也就无法走向成功;二是永远不要骄傲自满,要保持谦虚,乐于勇于学习接受新事物,清朝的以天朝上国自居以及闭关锁国带来的惨痛教训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共勉!

修身、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在如今也很受用。儒家思想不是迂腐不化的,很多精髓是受用的,这里我不得不提到洪秀全,历史书上的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民族英雄。在主权原则上,洪秀全对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于洪秀全始终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不肯出卖国家主权而使得列强转而支持满清政府。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但在蒋廷黻的笔下,洪秀全虽然有改革的心,却愚昧无知,封建落后,洪秀全的上帝会吸收了许多三合会的分子,他信仰不伦不类的上帝,称自己为天弟,洪秀全想打倒清朝,恢复汉族的自由,这当然是我们应该佩服的。他想平均地权,虽未实行,也足表现他有相当政治家的眼光。他的运动无疑的是起自民间,连他的宗教,也是迎合民众心理的。但是他的人格上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而且很大。倘若他成了功,他也不能为我民族造幸福。总而言之,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

第二个印象极为深刻的是作者笔下的曾国藩。我眼中的曾国藩和大部份人的形象是差不多的。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是一个饱腹经论,诗书,气自华的男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湖北巡抚胡林翼与他志同道合,李鸿章是他的门生,他的亲弟曾国荃是个打硬仗的前线指挥,左宗棠是他好友,一生就像电视剧,光彩无比,一生也十分辉煌。而蒋廷黻笔下的曾国藩完全与此不相同。曾国藩的事业,如同他的学问,也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要救旧社会旧文化,而那个旧社会旧文化所产生的官僚反要和他捣乱。他要维持大清,但大清反而嫉妒他,排斥他。他在长沙练勇的时候,旧时的官兵恨他的新方法,新标准,几乎把他打死了,他逃到衡州去避乱。他最初的一战是个败仗,他投水自尽,幸而被部下救起来。他练兵打仗,同时他自己去筹饷。以后他成了大事,并不是因为清廷和官僚自动的把政权交给他,是因为他们的失败迫着他们求曾国藩出来任事,迫着他们给他一个做事的机会和权利。曾国藩的湘军,也是他成名的一大支柱,曾国藩不但利用中国的旧礼教做军队的精神基础,而且利用宗族观念和乡土观念来加强军队的团结力。就是中华民族传统中的乡缘,与传统文化中宗法制有着大同小异的关系。

而中国在这样艰难困苦的,内忧外患的时候,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挽救中国危机呢?我想在作者笔下,是没有的。但是又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各阶层所作出的努力在根本上无法解决中国的恒久性问题,换句话来说,只要清政府还在,中国就面临存亡之秋。当时大多数士大夫阶级,积极反对洪秀全的宗教革命。至于排满一层,士大夫不是不知道汉人的耻辱,但是他们一则因为洪秀全虽为汉人,虽提倡种族革命,然竭力破坏几千年来的汉族文化,满人虽是外族,然自始即拥护汉族文化;二则他们觉得君臣之分既定,不好随便作乱,乱是容易的,拨乱反正则是极难的,所以士大夫阶级,这时对于种族革命并不热心。而农民阶层,诸如此类洪秀全等人,光知道闹革命,可是革命闹完后的烂摊子还是要政府帮忙收拾,帮了倒忙还趁机让外国人插足一脚国事。所以旧方法在中国改良革命,行不通,于是又想到了运用西方的技术来制夷,但是终究换汤不换药。曾国藩所领导的士大夫式的运动又能救国救民族吗?他救了清朝,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清朝并不能救中国。所以,孙中山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全新的中国,全新的政治体制,才能解救中国的危机。

借用一句话:国家强大!需要的不是个别的精英,而是群众,精英是为群众服务的。是群众中的佼佼者,中国远远还没有富强,我们需要精英,更需要群众思想的觉悟,社会责任感,懂法律,懂政治。

散沙需要聚合,才能发挥作用。

不知是谁说过,真正的中国近代史,对一个爱国者来说,是不忍卒读的。以我的体会,你得准备速效救心丸和两条手帕在案头,当你读得心绞痛的时候,可以及时服药,当你读得眼泪滂沱而下的时候,可用手帕抹去,但一条手帕是不够的,除非你是个铁石心肠的人。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