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诊下药:
①一个患者喜欢的,让患者感到舒服的圈子;
②一群有趣的,愿意和患者交朋友的人;
③一次打开患者内心的机缘,一个让患者迈出第一步的开头。如果你想确认你需不需要这张病单,不如来回忆一下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听到电话铃响,第一反应是紧张和烦躁;
☑和他人眼神对视的那一秒,一定会把目光移到别处,并且开始装忙;
☑路上远远看到认识的人,趁他没看见自己,绕路避开;
☑人一多就下意识的玩手机,装作自己很忙的样子;
☑社交软件中的动若癫痫,现实生活中的静若瘫痪;
☑临出门前发现邻居站在走廊,索性等一会儿,避免碰到
……
如果上面这些情况再你身上常常发生,那么,你可能也需要这张病历单了:你眼中对此所谓的“内向”或者“害羞”,其实可能是社交恐惧症在作祟。近来在微博上,与社交恐惧症相关的微博转发量都能过千,甚至上万。调查显示,40%-60%的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然而,并不是所有自称“社恐”的人都有强烈的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仅仅是他们厌恶、逃避社交,喜欢安静和独处的夸大说法。他们害怕和别人接触,也越来越觉得身边也没有人能理解自己。
小一身边有一个姑娘就曾经说过:“自从有了’社恐’这个词语,我们这种人就更加心安理得地拒绝和别人交流了。”她曾经因为骑自行车上班,因为看到前面有自己的同事,于是磨磨蹭蹭,不敢超过人家,最终迟到了,让小一哭笑不得。她还向小一介绍,芬兰人安上了独立休闲椅,连座椅朝向都不一样,就是为了避免和陌生人眼神接触的尴尬。许多店家为了吸引顾客,还开创了一个人的火锅,一个人的拉面……然而小一觉得这个姑娘并不是真正患上了“社恐”,她常常只是装作没看见关系不好的人,实在没必要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如果我们愿意打破“社恐”的定义,就会发现“社恐”一点都不可怕,如果你把自己的懒癌、宅、不愿尝试改变等等都归咎于“社恐”,就大错特错了。
此刻,我们不如问问自己:
自己究竟是想永远享受孤独,还是也想有一个吐露心扉的地方?
当喧嚣的深夜,你在行人里穿梭,周围是车水马龙,此时,你是否想要承认,你常常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道对身边的人说些什么。事实上,更多时候,我们拥有孤独,却不总是享受孤独。我们在键盘上飞速地敲打,却总感觉现实生活的空虚与迷茫。相信你并不是害怕社交,而是害怕客套和尬聊;不是害怕认同和共鸣,而是害怕没有知心朋友。现在的人不断地表达自己“社恐”的一面,恰恰是没能融进一个自己喜欢的圈子,没能打开心防,尝试相信,也没能遇到一群愿意和你交朋友的人,从感到安适的自我空间迈开第一步。但是,有着“和地球上1/70亿的你相遇”理念“的净一却在告诉我们:“你永远并非一个”。在净一即将上线面市的APP里,就有这么一个地方,它可以让你充分发泄你的倾诉欲,它可以带你经历从相遇到相知,它可以让你表达所有的情绪,并且每一份情绪能得到回应和理解;它能让你从分享你的小小世界,看到其他人的世界,它可以带你寻找一个让你最舒服的圈子,化解你的“社恐”症。它的名字叫“空间站”。在这里
有你最爱的音乐,话题,艺术,运动
你不用担心无话可说
不用担心自己会假笑尬聊
如果这一次你没有选择逃开
相信它一定会让你情有独钟
开口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