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作者:刘妙锦
主要内容     

清代学者刘熙载尝云:“文章蹊径好尚,自《庄》、《列》出而一变,佛书入中国又一变,《世说新语》成书又一变。此诸书,人鲜不读,读鲜不嗜,往往与之俱化。”

从小到大,我们耳熟能详的陈太丘与友期、陈仲举礼贤、泰山挂树、割席分坐、王祥事母、王戎不摘李、武帝不忘哺乳恩等等小故事,都是出自于《世说新语》。它是我国最具影响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保存了大量魏晋时期的历史资料和思想资料,其中不少条目涉及文人轶事、文坛掌故、诗文品评等内容。而其文学艺术成就历来颇受重视。

《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也可以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名士“教科书”的作用。它以笔录的形式记载了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尚和轶闻趣事,保存下来大量的魏晋社会思想生活的原型风貌。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是具有文学自觉意识和文学创新精神的特殊时代。

提起魏晋南北朝,我们第一时间想起的一定是文人风尚,魏晋风流。而魏晋士人的装扮,指出了它们所体现出的追求自我、任诞不拘的魏晋士人形象。言语上,魏晋士人在面对危机的时候,能以只言片语化解,显示了其反应的灵敏、机智;爱用典故,显示其学识渊博;评山论水注意词句的矫饰,显示其诗情玄心。清谈方面,魏晋士人痴迷于清谈,而他们对清谈过程中言词的修饰等方面的内容,指出了清谈的游戏本质和美学意蕴。魏晋士人大以神情的风流潇洒、气度不凡为美。相比形体,他们更看重人物神情。雅趣嗜好方面,为服药饮酒,山水游玩和兴趣爱好。此服药非彼“服药”,服药是魏晋士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服药后的行散有塑造了他们具有诗化人生的形象。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世说新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由于魏晋之际品评人物重视仪容辞采的风气较汉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凭只言片语和某个细节来论定一个人的优劣,或据此而援引这个人入官。如“雅量”记载:王东亭为桓宣武主簿,既承藉,有美誉,公甚敬其他人地为一府之望。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即相贬笑。公曰:“不然。观其情貌,必自不凡,吾当试之。”后因月朝阁下伏,公于内走马直出突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又“文学”篇王衍问阮修:“老庄与圣教同异?”阮修回答说:“将无同。”王衍很赏识这“将无同”三个字,即请阮修为椽。这就是著名的“三语椽”的故事。这两个例子足证明当时重容止,言谈的风气之盛。

魏晋时期人物品评之风盛行,文学品评也因之展开,《世说新语》中也不例外。尽管以人物才性品藻为主,但也可窥见文学品评的风貌,如“赏誉”第二十则:

有问秀才:“吴旧姓何如?”答曰:“吴府君圣王之老成,明时之俊乂。朱永长理物之至德,清选之高望。严仲弼九皋之鸣鹤,空谷之白驹。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陆士衡、士龙鸿鹄之裴回,悬鼓之待槌。凡此诸君:以洪笔为鉏耒,以纸札为良田。以玄默为稼穑,以义理为丰年。以谈论为英华,以忠恕为珍宝。著文章为锦绣,蕴五经为缯帛。坐谦虚为席荐,张义让为帷幕。行仁义为室宇,修道德为广宅。”

《世说新语》品评几乎都是印象式的,或叙述主观感受,或就某方面而言,或作形象比喻,或并列诸人进行比较,然后用简洁精炼的词语坐出归纳性的描写,如“文学”门中所载:

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輒觉神超形越。”

孙兴公云:“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在虚无、厌世的思想基础上,魏晋士大夫都消极、颓废,或乖僻、放荡,时时流露出生死无常,叹老嗟伤的感慨,饮酒浇愁和养生服药,也成为一种风尚。

《世说新语》被誉为“魏晋士人生活百科全书”,不仅具有思想、社会方面的史料价值,而且在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上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从文学史上讲,后代小说、戏曲作品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来源于《世说新语》;从理论上讲,该书不仅在结构模式、批评方法等方面对后代文论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其中体现的“清空”、“气骨”等概念也丰富了传统文化。但其问世后,很快便以丰富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同类作品的代表与典范。唐、宋以后,随着雕版印刷术的普及,《世说新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不仅在思想、艺术方面对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其批评价值叶对后代文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