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命的永恒
--读《我的地坛》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命运的追问,对苦难的思索,对生死的理解以及对亲情的感悟。读《我与地坛》我总被一种情感感动着,被一种精神震撼着。史铁生面对苦难是那么坦然,于无声处感悟到了生命之永恒,也让自己以另一种方式获得了永生。
l品味生活
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失去了双腿,这在我们看来是很大的不幸,但是这却为作者获得另一种方式的永生提供了条件。也许瞬间失去正常人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是痛苦的,然而轮椅上的史铁生更容易安静下来,去思考忙碌的人们永远也不会在意的事,他“在残疾人注定的艰辛与不幸中,绝不仅仅是抒发一般喟叹。他由此出发,将生存的困境推向极
至,并从中抽象出更具哲理意味的思想。”譬如命运,譬如生死……当他无意中进入地坛时,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就像作者所说“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地坛曾经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地神的场所,而今却在风雨吹打中荒芜冷落趋向沉寂。曾经的荣耀与浮夸已经逝去,只残存被剥蚀了琉璃的檐头、淡褪了朱红的壁坍圮的高墙、散落的玉砌雕栏和那茂盛得自在坦荡的野草荒藤。这是一个被喧嚣的都市遗忘了的角落,却让史铁生在这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同的命运轨迹,似乎让他们有相见恨晚之感,而地坛的这种难得的安静与安详,给了作者心灵的慰藉。于是,就在这“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里史铁生静读生活,他从荒芜中顽强生活着的小生灵身上悟到了生死是自然法则,我们的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自然地生存,
生命的自然进程可带给个体和周围世界以和谐安宁。“是地坛重新给予了他富于人性的尖细鲜活的触角”,置身于“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人或许就渐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从容,此时安静的地坛已然成了史铁生心灵的栖息地,是他内心一方静谧的净土,在这里史铁生静读生活,获得了生存的勇气与生活的信心,更悟到了生命的永恒。
l敬畏生命
史铁生在地坛中感悟到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这样的结论便引出了无法反抗的命运的观念:人生就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命运的造就,包括生命中最不堪的残酷与伤痛也都是不能选择的必然,人对于由超越个体生命的外在力量所设定的事实显然没有任何改变的余地。”由此,史铁生对生命产生一种敬畏之情。史铁生是不幸的,他重重地跌落于苦难的深渊。但是他却没有颓废、沉沦。他对困厄的人生不断体味,才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痛苦。这是现代社会对生命的更真诚探知。泰戈尔曾用诗的语言告诉我们:“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要错过群星了。”而史铁生用他的生命告诉我们:“人在现实中总会有太多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带来的困境是“人与生俱来不可避免的”,他必须去超越,即使会用很长的时间,有时甚至是一生,他必须寻找自己的家园,当人们通过对时间、历史、自然和生命的思索明白了家之所在时,他便获得了自由,变成“诗性的存在”。既然死是一种在想透后便无须再说的事,那便毋庸费神,对彼岸的悬搁意味着对此岸的珍重。史铁生终于意识到关键是如何活下去。面对生命的残缺,他怀着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坚定地去追寻生存的答案。“他对无边无际的路途既敬且畏,对自己的弱小和不屈又悲又喜,他在威严的天幕上看见了自己泰然的舞姿,因而受了点化,在一株小草一颗砂砾上也听见美的呼唤,在悲伤与痛苦中也看出美的灵光,他找到了生存的理
由,象加谬的西绪福斯那样有了靠得住的欢乐,这欢乐就是自我完善,就是对自我完善的自赏。”他坦然地将全部生命哲学的答案归结为过程——或幸福或哀伤然而美丽的过程。由此,他走出了残疾自伤的阴影,去拥抱美好精彩的生活。
l打开心扉
史铁生坦然接受生命所赐予的苦难,也欣然接受生命所赐予的感动。由于苦难他开始思考命运,思考人生,也由此他走进了每一个人的心灵,感受着那份被遗失很久的感动。他曾经说“爱和友谊,要你去建立,要你亲身投入进去,在你付出的同时你得到”,于是他走进了母亲的心灵,读懂了母亲。他自己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加倍的,她兼着痛苦与惊恐祈求儿子能好好地活下去。她呆呆地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她苦苦地寻找儿子的踪迹,正如作者所说“有过我车辙的地方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她默默地付出自己的一切,却最终带着一丝遗憾离开了人世。但她在天堂也许会感到欣慰,因为儿子最终理解了她。虽然她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但是儿子毕竟“用纸和笔在报刊上碰撞开了一条路”,她没有留下“隽永的哲言,或是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他不仅走进了母亲的心灵,而且走进了每一个陌生人的心灵。他走进和他一样常来地坛的夫妇的心灵,于十五年中体味那份相依相偎,相濡以沫,体味那份夕阳中蹒跚的温馨。他走进了一个常来地坛唱歌的小伙子的心灵,他们是那么陌生,相顾无言,但他们又是那么熟悉,无需语言已心心相通。他走进被命运反复捉弄的长跑者,体会生命的无奈与坚韧;走进饮酒老人,体会一种放荡不羁的浪漫情调;走进捕鸟的汉子,体会生活中等待的执著痴情;走进匆匆来去的女工程师……史铁生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苦难,走进每个人的心灵,以一个富于同情的健全的身心充分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和无限机趣。
l无尽感悟
史铁生长久地在地坛中感悟。“十五年中,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的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他认识到了人也如此,人的肉体可以是残疾的,而“残疾不过是生命中的一片阴影,虽然它有可能或已经给生命带来了毁灭性的威胁,但生命的伟大和顽强,也只有在这种毁灭性的威胁中才会真正完全地显示出来。”所以只要坦然面对生活,以积极的态度生活,去感悟生命,就会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另一种方式的永生。他走进陌生人的心灵之后,感悟到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存在么?”人的生命本身其实就是一个矛盾的过程,没有了苦难、丑陋,“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史铁生以一颗“非常心”“以最真实的人生境界和最深入的内心痛苦为基础,将一己的生命放在天地宇宙之间而不觉其小,反而同背景的恢宏和深邃更显生命之大”,静静坐在园子的一角,听到有唢呐声在夜空里低吟高唱,“清清楚楚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散”。就在这融会了过去和未来,融会了死生的时刻里,史铁生看到了包容任何孤独的个体生命在内的更大的生命本相。在时间中的自我就是这样处于稍纵即逝的无常,但是这无常却又仿佛太阳永远的轮回往复,“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之时”。他因而感到自己“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这是生命永恒的最动人心魄的画面,是他在地坛中感悟到的激情的延续,精神的延续,生命的延续,于有限的时空中体悟到的生命的无尽。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参透了生命大书的意义,苦难让他坚强,母爱开启了他封闭的心灵,他于宁静中感悟生命之永恒,同时也给予了我们力量与启示。让生命的激情在地坛延续,让生命的意义在地坛诠释,让生命的永恒在地坛呈现。走过苦难,生命迎来了曙光;走过苦难,生命找回了永恒。
参考文献:
[1]我与地坛·史铁生散文小说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3.
[2]高中语文第一册新教材解读[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