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这本书是由朱亚铮老师推荐的,老师推荐了许多书,之所以选择了这一本书是被题目吸引还有这本书的创作时间是1948。最开始以为1984和1848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后面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以为又是一本学术性强的经典乌托邦著作,结果当我翻开这本书后,惊喜的发现这本书其实是一本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党员温斯顿的生活来反应这个“乌托邦”社会。文中虽是用的通俗易懂的文字,但其一些细节之处却很能够反映那个极权社会。同时表达出了奥威尔反乌托邦的思想。
概述:这本书的大概的故事情节就是三个国家欧亚、大洋、东亚不断地发动战争,主人公处在大洋国,大洋国内部分为真理部、和平部、友爱部。虽然这些名字表面上都好听动人,可实际上它们分别管辖的行为却与这三个名字恰恰相反。主人公温斯顿便是真理部的文字编辑,他主要负责的任务是:篡改历史,发布假新闻等工作。在这里每个人每天都活在电子屏幕的监视下,在时刻记牢“老大哥在看着你”。但温斯顿天生有着反抗精神。他在没有遇到裘利亚之前,偷偷买了一个日记本,在“电子屏幕”监视不到的地方开始写日记。原文中“他要做的事情是开始写日记。写日记并不是不合法的(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合法的,因为早已不再有什么法律了”这一写日记的情节不仅反映了那个个极权的社会,更是侧面反映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之后温斯顿遇到了裘利亚,两个人之间产生了爱情。却被侦听机器发现,不幸被“思想警察”奥布兰抓获,接受了残酷的洗脑,并最终相信了二加二等于五,臣服于独裁者老大哥。果然如温斯顿自己所言“思想罪并不导致死亡,思想罪就是死亡。”坚持着独立思想的温斯顿必死无疑,放弃了独立思想的温斯顿却无异于行尸走肉。最终沦为思想上的奴隶。
方法:这本书的阅读方法我用的是“经典著作阅读法”,其实对阅读方法不太懂,对照了几个阅读方法觉得自己接近于“经典著作阅读法”。即:用来阅读哲学、经济、军事和古典著作。阅读这些著作要像读文学作品一样的慢,但读者的眼睛经常离开书本,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从而理解其中的深奥的哲理。《1984》这本书虽然是一本幻想类小说,但它却深刻的反映了那个集权的乌托邦社会的恐怖世界。原本一个思想比较自由的人,却被所谓的真理等进行思想洗脑,变成了一个“思想纯洁者”,这才是最恐怖的,连思想都被控制。文中那一句“老大哥在看着你”尤为深刻。
扩展讨论:《1984》是一部政治讽喻小说,无疑也是一部恐怖小说,主人公温斯顿在恋情被发现被抓入牢笼时,其实他就已经“死了”。就像一个没有思想只有躯壳的行尸走肉。看的时候全身冒冷汗,看完后战栗不已。不仅是对书里所描写的社会感到恐惧,一定上对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有些忌讳,例如那个著名的“二八定律”:社会上百分之二十的人占有百分之八十的社会财富,而百分之八十的人占有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财富。这个现象不仅显示了财富分配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更是显示了,少数人他们的特权足以影响这个世界。这个时候,维持秩序就极为重要了。而这本书最大的让人恐惧之处,不是对历史的篡改,不是无时无刻的监视,而是一种明明知道是错误的、邪恶的,却在高度的身心折磨下认同了这种现象。原文中一句话深刻阐释:历史不是一面镜子,而是黑板上的记号,可以随时擦去,随时填补。更为可怕的是,一旦涂改了,你找不到证据去证明这是篡改历史的行为。(注:原书第39页)
评价:看到过知乎上有人询问这本书为何有这么高的评价且不明白这本书对于社会主义究竟有哪些意义,我觉得这本书之所以评价如此之高,不仅是因为这本小说它细腻的描写,还有它所透露的一种让人寒颤的恐惧。“老大哥在看着你”(注:原文第一页)从文章一开头这句话就贯穿整个剧情,“老大哥”的图像不论从哪里望过去感觉眼睛都盯着你。这些细腻的描写在读者在阅读时就能自动在脑海中想象出来。这本书真的是,看着看着读者就能身临其境,感受到温斯顿所受的痛苦折磨,和那种集权社会下的压抑气氛。关于这本书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我觉得这算是一个警戒或是警示。警示这种极权社会下所带来的社会不正常发展,人与人之间没有所谓的“自由”“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文中开头这句话便很大的反映了一种像是愚民社会的思想。是的,这是一种对后来人的警示,反对乌托邦。
结论:奥威尔揭示了权力的某些真相,自由于我们而言之珍贵甚于生命。没有人身的自由还有思想的广阔,可是没有思想的自由,人身的自由也没有意义了。“自由乃是宇宙赋予人类最崇高的权利,没有自由,便没有一切”——裴多菲《自由与爱情》,同时敢于质疑,世界真真假假,要有一份勇于寻找真相和打破权威的勇敢!对于中国,可参考:戴锦华说:“每一次新技术我们都会去反思,文明在得到什么的同时失去了什么。可这一次,大家完全处在被催眠一样的状态当中,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这场革命“未经抵抗,全然不曾讨论”,这种情况在现代史上也所见不多。中国的特殊问题在于,我们真的在为以前的历史付代价。因为只参照自己的历史,我们对今日现实中的问题非常麻木,或者错指误认。”
参考文献:1、知乎问题——如何看待《1984》这本书,网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763851?sort=created
2、百度知道——如何看待《1984》这本书,答者:徐天来11网址: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44731606547325227.html
3、戴锦华女士的评价